|
发表于 2012-5-25 0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讓吾也來發一下~先來是將星篇成吉思汗麾下四獒,四駿(亦稱四狗,四傑)
四獒: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哲別
1.忽必來
忽必來(蒙古語:ᠬᠤᠪᠢᠯᠠᠢ,轉寫:Qubilai,西里爾:Хубилай;?-1211年),又譯為虎必來,蒙古帝國名將,巴魯剌思氏,成吉思汗帳下「四勇(四狗、四先鋒)」之一。
早年與弟忽都思投靠鐵木真(成吉思汗),隨從參加統一蒙古各部戰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忽必來與弟忽都思擁立成吉思汗為蒙古汗,任「雲都赤」(即帶刀侍衛)。嘉泰二年(1202),受命整頓軍紀,對戰爭中違令私掠財物之阿勒壇、忽察兒等予以懲治,籍設其所掠財物。1204年,受命為先鋒與哲別一同出征乃蠻。1206年蒙古建國,忽必來被封為千戶長。1211年,忽必來率軍出征西遼屬下的葛邏祿,成功地使當地首領阿爾思蘭汗歸順蒙古,回師後即病逝。
2.者勒蔑
者勒蔑(蒙古語:ᡁᠡᠯᠮᠡ,轉寫:Zelme,西里爾:Зэлмэ),蒙古帝國初期重要將領,又稱者勒米、哲理(《清史稿》作濟拉瑪,兀良哈、喀喇沁旗祖先),兀良哈氏,速不臺之兄,與哲別、速不台、忽必來並稱為成吉思汗麾下「四狗」。
者勒蔑自幼便服侍鐵木真,曾經多次營救其於危難之中,著名是在哲別一役中為鐵木真吸去頸上箭傷之毒, 深受信任,被稱為「有福的伴當」,1206年鐵木真稱可汗,封者勒蔑為千戶,十大功臣之一,擁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3.速不台
速不台,(蒙古語:ᠰᠦᠪᠦᠭᠠᠲᠠᠢ,轉寫:Sübügätäi,西里爾:Сүбээдэй;1176年-1248年),又作雪不台、唆伯台、速別額台、書部台等。蒙古帝國大將,被成吉思汗封為「四狗」之一。曾參與第一、第二次西征,令帝國版圖擴展至俄羅斯一帶。其征戰所及東至高麗,西達波蘭、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亞,南抵開封。是古代世界征戰範圍最廣的將領。
目錄
早年曾為鐵木真的那可兒(門戶奴隸),因勇猛善戰,由百戶長升千戶長。蒙古建國後,從成吉思汗攻金和西征。元太祖十四年(1220年),成吉思汗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隊及使者,乃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速不台與另一大將哲別率軍三萬,追擊花剌子模君主摩訶末,直至摩訶末逃亡至裡海海島病逝後才還師蒙古。十八年底,東返蒙古。
二十一年,從成吉思汗攻西夏。元太宗時,參與滅金國,在三峰山、汴京、蔡州等戰役中,立有戰功。元太祖二十六年(1232年)4月,速不台領軍圍攻金都汴,金軍以完顏陳和尚為將,先後發射了名為「飛火槍」的大火箭和名為「震天雷」的鐵殼炸彈抗敵,雙方激戰16晝夜,金兵終獲大勝。次年5月金軍乘小船以特大火箭夜襲蒙古兵營,再次奏效,並殲滅蒙古軍3,500人。
拔都西征
元太宗窩闊台七年(1235年),從拔都西征,為先鋒。成吉思汗四個兒子的長子,即朮赤長子斡兒答、察合台長子拜答兒、窩闊台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均參加是次西征,其他「諸王、駙馬、萬千百戶,也都長子出征」,故史稱「長子西征」。是次西征,徹底滅亡了花剌子模,殺札蘭丁。旋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在多次大勝使歐洲人心惶惶時因窩闊台去世而結束二次西征。速不台先後破伏爾加保加利亞、馬札兒(匈牙利),兵至亞得里亞海濱。後死於土拉河上。
速不台好像是四獒四駿之中壽命最長的一位
4.哲別
哲別(蒙古語:ᠵᠡᠪᠡ,轉寫:ǰebe,西里爾:Зэв,意思是「箭頭」引申為「神射手」,?-1223年),《蒙古秘史》作者別,原名只兒豁阿歹。鐵木真收服泰赤烏部後,臣服於鐵木真並賜名哲別。並有蒙古帝國第一猛將稱號,亦是四虎將(四勇、四狗、四先鋒)之一。
哲別驍勇善戰,精於射術,能百發百中地射擊飛動中的碗,曾於戰鬥中,徒手抓著敵軍射來的無箭頭的箭,仍搭上弓射去,竟能一箭穿透敵方主將心窩。鐵木真在征服泰赤烏部一役中, 哲別一箭擦拭了鐵木真的脖子, 幾乎使鐵木真命喪當場。此外哲別的刀法也是非常了得,在一生中的南征北討,哲別手持蒙古彎刀殺敵,如入無人之境。1218年奉成吉思汗之令,率兵兩萬消滅西遼,掌握絲路中、東商貿,為蒙古軍隊即將開始的西征先行佈署;1223年哲別與速不台於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中擊潰俄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途經俄羅斯南境,又轉攻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上的伏爾加保加利亞,但於回國途中病逝。成吉思汗以國葬厚葬哲別。
四駿:博爾術,博爾忽,木華黎,赤老溫
1.博爾術
博爾朮(蒙古語:ᠪᠣᠭᠣᠷᠵᠢ[1],轉寫:boγorǰi,秘史記音:孛斡舌兒出[2],西里爾:Боорчи,生卒年不詳),又譯作博兒朮、孛斡爾出,蒙古阿兒剌氏,祖先孛端察兒,曾以才略武藝雄霸一方,與鐵木真同為海都後裔。納忽伯顏的兒子。
博爾朮十三歲時,曾協助鐵木真奪回被要兒斤部盜取的牧馬,兩人並分兵奇襲夾擊。盜賊拋下牧馬,雙方戰於大赤兀里,兩軍相接,鐵木真下令作出殊死戰鬥,一步不能退後。博爾朮將馬繩繫於腰上,在原地寸步不離。鐵木真相當讚賞他的膽色,以此契機結成好友,並加入鐵木真麾下。此後以那可兒(伴當)身份,追隨鐵木真,兩人「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齣,無往弗從」。當時諸部紛爭,每次博爾朮負責夜間警戒時,鐵木真必定可以安心入眠。每次會面,談及政事,以至通宵達旦,君臣間極有默契,猶像如魚得水。
鐵木真曾被怯烈圍困犛潰,並失去愛馬。博爾朮便抱著鐵木真,一起逃到荒野。當時正值雨雪,兩人無法得知牙帳所在,便躺臥在草地上,與木華黎一同張開毛氈皮裘去掩蓋鐵木真,從早到晚一直站立,寸步不移,直到夜深,雪已厚達數尺之後才被發現,三人最終倖免於難。,在三姓蔑兒乞人襲蒙古部時,再次被風雪圍困,博爾朮再入敵陣,但無法找到鐵木真。於是急令搬走輜重,才發現鐵木真已經返回臥憩車當中。當他聽到博爾朮回來時,感慨道「聰天贊我也」,眾人逃入不兒罕山,倖免於難。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博爾朮與者勒蔑同被封為眾官之長,參與籌謀。其後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每戰必定參與,亦多次救鐵木真於危難中。
慶元五年(1199年),受命與木華黎等出兵救助克烈部王罕,敗乃蠻部曲薜吾軍。嘉泰二年(1202年),隨鐵木真前往答蘭捏木兒格思,征討察罕塔塔兒等四部。翌年再與克烈部,會戰於合蘭真沙陀,兩戰皆有戰功。
開禧二年(1206年),蒙古國建立,因功封右翼萬戶長兼千戶長,統領汗廷(和林)以西至阿爾泰山大片地區。成吉思汗以「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對其之器重,群臣之中無出其右,更命三子察合台聽從其教誨。與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 並稱「掇里班.曲律」(四傑,又稱四駿、四馬。)。終其在世均擔當「怯薜」(護衛軍)之長,是蒙古國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後來察合台出鎮西域,曾向博爾朮請教,博爾朮便以「人生經涉險阻,必獲善地,他過無輕舍止」太祖聞言後,對王子說「我想教你們的,都不過如此」,便賜其後裔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餘戶為封地。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隨軍征西夏,不久病逝,成吉思汗相當痛惜。
大德五年(1301年),追封忠協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廣平王、謐忠武。
2.博爾忽
博爾忽(蒙古語:ᠪᠥᠷᠥᠬᠦᠯᠠ,轉寫:boroqul,秘史記音:孛舌羅中忽勒[1],西里爾:Борохул,?-1217年),又譯孛羅忽勒、博羅渾、缽魯歡、孛羅渾、博魯溫等,許兀慎氏,成吉思汗義弟,與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合稱「四傑」,死後被追尊為「淇陽王」。
1197年,主兒乞人被鐵木真攻滅。鐵木真將領者卜格於主兒乞人營地中得到博爾忽,隨後又將其教交給鐵木真母親訶額侖收養。博爾忽成年後,成為鐵木真「那可兒」之一,並跟隨其征戰南北。1203年,合蘭真沙陀之戰中,鐵木真遭到克烈部攻打,其子窩闊台於戰鬥中受傷,博爾忽隻身將窩闊台救出,並送其至營地療傷。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成吉思汗封博爾忽為千戶,世任「怯薛軍」之長,享九次犯罪不罰。
1217年,博爾忽奉命征討林中百姓禿馬惕部,途中中伏兵身亡。成吉思汗遂在征服林中百姓後予以屠族復仇, 後賜予其妻該部民百戶,以示撫恤。
3.木華黎
木華黎(蒙古語:ᠮᠣᠬᠣᠯᠢ[1],轉寫:Muquli,秘史記音:木中合黎[2],西里爾:Мухулай;1170年-1223年),又作木合里、摩和賚等,蒙古札剌亦兒部人,元太祖成吉思汗麾下大將,同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並稱為成吉思汗的四傑。
木華黎出身札剌亦兒族,世代居於阿難水。父親孔溫窟哇,曾在成吉思汗麾下,協助打敗蔑兒乞部、征討乃蠻部。後來乃蠻部再次反叛,成吉思汗僅與六匹名將領逃走。由於缺糧,孔溫窟哇曾屠宰駱駝,為鐵木真充飢。當追兵步步進逼時,鐵木真座騎突然暴斃,眾人大驚,唯孔溫窟哇將坐騎讓出,自當誘餌引開追兵而死。而木華黎則為其三之子中,排行第三。
據說木華黎出生時,有白氣自帳中冒出,神巫相當驚異,更落下讖言:此非常兒也。到他長大成人後,更是沉毅多智,勇猛善射。
一次鐵木真作戰失利,失去牙帳,適逢當夜大雪,他與博爾朮披著裘氈,兩人冒雪而立,徹夜遮蓋鐵木真,至日出仍不止。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征戰中,木華黎屢次立功。1206年,蒙古建國,木被封為左手萬戶長,管理地區至大興安嶺。1211年,隨成吉思汗討伐金國,在野狐嶺會戰中親率敢死軍衝擊金軍,為戰役的勝利立下頭功。1214年,率軍攻遼東,次年攻取大片遼東土地,直至海城。
1217年,成吉思汗移師花剌子模,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領東部蒙古諸部以及契丹、女真和漢族軍隊專門負責對金國的征討,並授予代表蒙古大汗權威的九斿大旗,並下令「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將華北經略大事,悉數授權木華黎統轄。是故金人亦稱其為「權皇帝」(代理皇帝)
木華黎在此期間放棄傳統的劫掠策略,而改為收降各地地方武裝,以圖長期統治,以漢族武裝首領史天倪、史天澤駐真定、張柔駐滿城,並招降東平的嚴實,逐漸鞏固了對河北、山西等地的治理。
1220年,他聯合西夏攻擊陝西,1222年與西夏聯軍攻打西安、鳳翔,由於金將郭蝦蟆等的頑強抵抗,未能取勝,被迫撤回黃河以北。
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三月,在山西聞喜軍中病逝,其子孛魯襲其王爵。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詔封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武。
木華黎後人分兩支,一支世襲札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為四怯薛其中一部之長。
木華黎比成吉思汗早死,當時成吉思汗伐金時慨嘆"木華黎若不是病死,我又何須到此"
4.赤老溫
赤老溫(蒙古語:ᠴᠢᠯᠠᠭᠤᠨ,轉寫:Čilaγun,西里爾:Чулуун[1]),《蒙古秘史》作赤剌溫,又作齊拉袞。蒙古速勒都思氏人,鎖兒罕失剌之子,與博爾朮、木華黎、博爾忽合稱「四傑」,其以驍勇善戰而著稱。原屬泰赤烏部,幼年時遇見遭泰赤烏人俘虜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其與父鎖兒罕失剌,弟沉白,妹合答安一同幫助成吉思汗成功脫險。赤老溫成年後,投奔成吉思汗麾下,並在與克烈部聯合,對抗乃蠻部曲薛吾軍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受封「把阿禿兒」稱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封鎖兒罕失剌、沉白、赤老溫父子三人為千戶,統領色楞格河地區。赤老溫世任「怯薛軍」之長,享「九罪而不究」之賞。
赤老溫臉上疤痕甚多,亦是其特徵之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