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5-12-22 09:35 编辑
军统是蒋介石一手缔造的国民政府正式的组成单位,它的形成、发展,完全取决于蒋介石集团路线的指导,是维护蒋介石独裁政权统治的法定机构。军统积极的抗战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为民族解放作出了较大奉献。如: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军统随即派出一批星子特训班毕业的女译电员。在孙立人新三十八师退到印缅边境的当坡时,该部突遭日军伏击,军统7名队员被敌逼入绝境。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她们宁死不屈,砸毁电台后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即拉响手雷跳下山崖。最年轻的姚姓女战士坠崖后四肢骨折,4天后被亲中国的克钦族游击队发现,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军统在成立纪念日上,对殉国的7名女译电员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姜绍英亲致祭词,并在她的办公室窗外,种下了7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人员称为“七姐妹花”,这只是军统抗战的一个侧面。军统在抗战中牺牲的众多成员,同其他为民族牺牲的烈士一样,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他们的功绩也将载入史册。 军统在战时担负特殊任务,人员构成复杂,在敌占区潜伏状态下进行秘密行动。为了民族事业,很多特工甚至与中共成员并肩作战。但也有一些军统人员意志不坚定,一旦被捕即叛变,使沦陷区的抗日组织遭遇严重破坏,极大地削弱了全民抗日的力量。尽管如此,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是主流,军统抗战中的“反共”与其他时期的“反共”应该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 总之,军统在抗战中一切以维护蒋介石统治政权为出发点,一切秉承蒋介石的意旨行事,随着蒋介石抗战路线的变化,军统既有阶段性积极抗日的表现,又有消极抗日的表现,形成了“双重性”的历史特征。客观、历史地分析评价军统的抗战活动,对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历史、厘清国民党当局抗战路线嬗变的轨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①CC团:英文为Central Club,全名为“中央俱乐部”,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由陈果夫发起组织,成立于上海,专事反共活动。 ②[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页。 ③康泽:《复兴社的缘起》,《文史资料选集》第37集,第134页。 ④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初稿》,台北实践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⑤[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第56页。 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会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一,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版,第30页 ⑦良雄著:《戴笠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 ⑧良雄著:《戴笠传》,第153页。 ⑨良雄著:《戴笠传》绪言,第105页。 ⑩良雄著:《戴笠传》绪言,第3页。 (11)潘嘉钊编:《康泽与蒋介石父子》,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页。 (12)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编印:《戴雨农先生全集》上集,1979年版,第86页。 (13)邓葆光:《军统领导中心局局本部各时期的组织及活动》,《文史资料选集》第86辑,1994年版,第193页。 (14)《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声明》(1937年7月12日),《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二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页。 (15)[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郑玉纯等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党政府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何应钦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7月16日)》,第125页。 (17)《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316~324页。 (18)[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第44页。 (19)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编印:《戴雨农先生全集》上集,第547页。 (20)陈恭澍:《河内汪案始末》,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21)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三),中国国民党中共委员会1981年版,第195页。 (22)陈恭澍:《河内汪案始末》,第6页。 (23)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51页。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二),第214页。 (26)费云文:《戴笠新传》,台湾圣文书局1985年版,第243页。 (27)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编印:《戴雨农先生全集》上集,第192页。 (28)《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46年4月1日发表的军统局一般工作成果》,转引自良雄著:《戴笠传》,第444页。 (29)良雄著:《戴笠传》,第383页。 (30)黄美真、张云:《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页。 (31)《周佛海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2页。 (32)《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26页。 (33)《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63页。 (34)转引自江绍贞:《戴笠和军统》,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35)程一鸣:《军统特务组织真相》,《广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235页。 (36)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第417页。 (37)江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统特工秘录》,《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1年版,第13页。 (38)江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统特工秘录》,第15页。 (39)沈醉:《军统内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40)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第160页 (41)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第161页。 (42)恽逸群:《30年见》,金陵书画社1983年版,第115页。 (43)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党务统计辑要》(1942年度),国民党中执委秘书处档案,第5页。 (44)陈恭澍:《上海抗日敌后行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4页。 (45)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编印:《戴雨农先生全集》上集,台北“国防情报局”1979年版,第558页。 (46)沈醉著:《军统内幕》,第190页。 (47)转引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第543页。 (48)转引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第544页。 (49)王蒲臣:《得天独厚的戴雨农先生》,《戴笠传记资料》(五),台湾天一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页。 (50)转引陈陵:《国民党政府迫害新华日报档案探略》,《学海》1994年第4期,第65页。 (51)《周佛海日记》,第998页。 (52)沈醉:《军统内幕》,第190页。 (53)《周佛海日记》,第1189页。 (54)沈醉:《军统内幕》,第118页。 (55)萨空了:《两年在国民党集中营》,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