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早期好莱坞电影中的断袖疑云
早期好莱坞电影中的断袖疑云柏邦妮
“电影中的同性恋”并不意味着“同性恋电影”。同性恋电影是另外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个目前为止的异性恋,我对那些看似平常或者我们说正常的电影中,那些暧昧的暗渡陈仓更有兴趣。这几乎是一个智力游戏。所谓异性恋眼中只有同好,同性恋眼中只有同志。在一部符合正常人性别取向和价值规范的电影里,怎么甄别同好与同志微妙的界限,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是说,我特别喜欢发现——发现那些小把戏,擦边球,暗示,隐喻和反抗。换了一种目光审视电影,将会对那些所谓的正常大吃一惊,那就是沉默在黑暗中的人们,如何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传播信息,使我们这些后而来观看的观众们知晓,曾经在任何时代,都有人以一种世人不容的方式活着。
以获取一点小小的告慰,优越,以及微不足道的尊严。
他们一定在坟墓里窃喜着,如同我一样。这是我们共同的秘密。
现在,或许你们也该知道。
一 最早电影中的同性恋
我曾说,电影中的同性恋和电影一样久长。没错,1899年,在一部爱迪生实验电影 ( Edison ExperimentalFilm)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绅士悠长地拉小提琴,旁边,两个身穿马甲的男人狎而起舞。
早期电影中,这样的场面很多:
1914年,在《佛罗里达魔法》(AFloridaEnchautment)一片中,两个女子,身穿薄如蝉翼的纱裙,径自撇下男人,拥抱起舞。被丢弃的男人们自暴自弃地紧紧拥抱,开始大跳特跳。
而在另外一部电影《舞会》中,更加滑稽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男子彬彬有礼地走到一对男女面前,要求交换舞伴,女子自做多情地伸出了手,男子却把邀请的手伸向了另外一位男子。
二 电影中具备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形象
我们所见的许多电影中,男同性恋者(尤其是受)是有明显的外在特征的,这些特征甚至在今天也被人们信奉,包括:兰花指,娘娘腔,搔头弄首,走路扭屁股,穿女人的衣服,喷香水等等。这些特征在庸俗的香港电影里夸大到了极至,简直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丑角形象。同性恋一上场,人们就发笑。男子的女性化特征是可笑的,可耻的。因为男性的雄性气质是不容污蔑和侵犯的。一个男子具备了女性特质,就意味着软弱,无能,没有攻击性,没有正常性能力,使人恶心。我们中国人一般用这些词来称呼这样的人:“兔二爷”(古代中国人莫名其妙认为兔子是搞同性恋的,可能是兔子雌雄难辨的缘故),“二胰子”,最难听的,要数《功夫》里那位包租婆威风凛凛骂出来的啦——“老屁眼”。
在早期好莱坞电影里,也是如此:
1912年,在电影《矿工阿尔吉》(Algie,Miner)中,率先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男子:他身穿格子衬衫,翘着兰花指,一惊一咋,一把手枪(枪具备强烈的性暗示)几乎吓坏了他,他很强壮,但是举止细腻,像一个情窦未开的小姑娘一样羞涩。
1923年的《士兵》(Thesoilers)里同时拿枪和同性恋开涮:两个男子在地上亲密扭打的时候,另外一个翘着兰花指的士兵走进来,拿走了他们的枪。
1927年,电影《西部流浪者》(Wanderer of theWest)里,一个小胡子男子饶有兴味地打量着另外一个高大土气的牛仔,他抚平他的口袋(这也是我觉得好玩的,在描述两个男子的关系时,两个“他”变得无法辨识,不分彼此。)抚摸他的胸膛,倚靠在他的身上,问:“今晚孩子们是不是都出去玩了?”(对白是字幕式。那还是无声片时代。)
1933年,电影《我们的更好》(OurBetters)中间,出现了一个瓦里斯特先生。看来这位先生是社交界的红人儿,他有一个光洁的大脑门,描画过的眉毛,多情的眼睛和红唇,两撇小胡子。这是一张阴性气质和阳性气质结合在一起的脸,并非以美的形式。但是毫无疑问,他是非常自信的。
三 电影中的易装癖
在普通电影观众的电影记忆中,娘娘腔是男同性恋的一个标志,另外一个标志就是穿一些色彩鲜艳,镶嵌着亮片和羽毛,紧身夸张的女性服装,并且化着妆,捏紧嗓子说话。易装癖,就是我们俗称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在电影里,这是一个好用且滥用的噱头。(在三流古装武侠电视剧里更是如此。)如果说,梁祝是一个包装下的男同性恋神话,那很多故事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了。
1916年,卓别林也玩了这么一个噱头。在电影《银幕背后》(BehindtheScreen)中,卓别林亲吻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孩,被一个强大的胖子撞见了。胖子戏谑地拍打倒霉的卓别林的后脑勺,并调戏地捏了捏那个女孩的嘴,在他眼里,那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小男孩。
人们笑了,观众有时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笑,但起码知道自己笑得有些心神不安。
最早的异装癖出现在1929年。一部叫做《百老汇大街》(The Broadway Melody)的电影中,一群歌舞女郎正在卸装。一个老肉横陈的舞女把一束羽毛头饰丢给看管衣帽的男人,说:“给我放好,还有,别再偷穿了。”
男子悻悻说:“小气。”
在1932年,暗示变得大胆了。在电影《她是野蛮人》(Call Her Savage)中,几个穿着女招待围裙的男侍者在喧闹的餐桌之间且歌且舞十分招摇。吃饭的客人爆笑成一团。
是的,男子穿女装使人发笑,如果在电影里想整蛊男主角一把,就让他穿女装吧,不管是为了逃脱,还是为了伪装。总之他斯文扫地,滑稽窝囊。可是相反,荧幕上女扮男装的女人们,却一点儿都不可笑。
1930年,电影《摩洛哥》(Morocco)迷死了所有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德意志金枝玉叶玛琳黛德丽身穿男子礼服出现在夜总会的舞台上。她转过一个台子,捻起一位女宾鬓边的花,作势一闻,并且低头亲吻了那个女人。观众鼓掌欢呼。她举帽示意,像一个优雅轻浮的男子。旋即将花丢给台下一个英俊的士兵。
她同时调戏了男子和女子。她显得随时等待侵犯。
在1933年,著名的《瑞典女王》(QueenChristina)中,葛丽泰 嘉宝表现了她经典的“零度表演”。(她差点和《EVA》中的凌波丽一般成为“三无”美女,即:无表情,无台词,无感情。)嘉宝英姿飒爽,一身男装,扁平的胸部,随时轩起高贵的眉毛,冰冷地说:“我永远不准备用婚姻去扼杀一个男子。”并且,她也亲吻了一个女人。
她显得永远不可侵犯。
1954年,《荒漠怪客》(JohnnyGuitar)里的琼克劳馥已经老了。可是她犀利的眼神没有老。她穿着黑色衬衫,把枪别在腰上,倨傲地走下楼梯,一身牛仔打扮。另外一个女牛仔则用狂热的眼神仰视她,说:“我要杀了你。”琼冷漠地说:“在我杀了你之前。”
易装很多时候在电影里是权宜。1959年,最伟大的电影人比利怀尔德拍摄了最伟大的喜剧《热情似火》(Somelike it hot)。怀尔德几乎和希区柯克一样聪明。在这部电影里,两个男子为了逃避意大利黑手党的追杀,乔装成女人,隐藏在女子乐团。其中一个男子竟然被亿万富翁瞧上。另外一个一直忙着和玛丽莲梦露调情。电影以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段台词结束:
男子:“我要说实话,我们不能结婚。”
富翁:“为什么不能?”
男子:“首先,我不是纯正的金发。”
富翁:“没关系。”
男子:“我会抽烟,我一直抽。”
富翁:“我不在乎。”
男子:“我有可怕的过去,我和一个萨克斯手同居过三年。”
富翁:“我原谅你。”
男子:“我永远不会怀上孩子。”
富翁:“我们可以收养几个。”
男子无奈地拿下假发:“你不明白……我是一个男人!”
富翁神色如常:“没有人是完美的。”
四 海斯法典使同性恋电影永不超生
三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淫乱到群魔乱舞大型群交的水平。在电影一开始就诞生的当然包括色情片。不需要技术,不需要表演,也不需要故事和台词。从一开始的单纯裸露到纪录性交,逐步具备了各种元素,色情片的起点比任何其他类型都要高——最早的色情片有意思极了。(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还没有和别人沟通过。我会在其他文章里写写这个。)鉴于电影这个载体的强大力量,为了保持电影的纯洁,为了保护各种观众的身心健康,(我们现在的电影局还在相信这个),所谓的权威机构认为电影需要严格的审查,因此著名的海斯法典诞生了。从此,海斯法典这“罐装的道德”就以“刚从纽约第五街469号下凡”的摩西姿势,带来了教育好莱坞子民们的二十一诫。它的规矩比上帝还足足多了一倍。
海斯法典当然也关心别的,比如政治和犯罪,但是对性有了草木皆兵的防范,它要求禁止:
明目张胆的接吻。
淫荡的拥抱。(我猜想包括爱抚)
性变态(这一项包括了同性恋)
诱奸。(这很难界定)
强奸。
堕胎。
卖淫。
逼良为娼。
裸体。
亵渎淫荡的言行。
好莱坞可歌可泣的电影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艺术追求,为了保证电影的商业票房,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开始和海斯法典斗智斗勇。包括那些剪影的接吻,一朵玫瑰凋谢了的暗示,男女倒在床上的柔光,还有无限含义尽在其中的台词。我窃以为那个时代的好莱坞电影,已将性感做到了及至。是的,全都脱光的肉搏并不是我以为的性感,玛琳 黛德丽的吊袜带蕾丝花边就够了。
有了海斯法典,一切性感都更隐蔽了。(同时也更性感了。)1941年,《枭巢喋血》(TheMaltese Falcon)中,永恒正确的亨弗莱鲍嘉会见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递进去的名片上有栀子花香气。这位开罗先生坐下,说话,把玩自己的手杖,意味深长地亲吻和含吮手杖,再不住地把握。(我简直为其大胆而吃惊。)
到了1948年,希区柯克这个智力高超的不听话的一再和法斯法典闹着玩所以一直没有奥斯卡奖的人,拍摄了《妖绳》(Rone)。电影里,两个同性恋谋杀了一个精神病。同志之间,对白如下:
“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时候?”
“干那事的时候。”
“我不太记得了。”
“直到身体软下来,我就知道结束了……”
“然后呢?”
“我感到了巨大的兴奋。”
希区柯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我的凶杀片永远拍得像爱情片,我的爱情片永远拍得像凶杀片。”在观众以为在描述一场杀人记忆的时候,很明显,也可以认为是在描述同性性爱。
当然,如果太露骨,就会被毫不留情的删掉。1960年,《斯巴达克斯》(Spartacus)中删剪了这样一个片断:奴隶主奥利弗 斯通要求奴隶在轻纱遮掩的浴池中服侍他洗澡。奴隶主问:“你喜欢蜗牛么?”
奴隶回答:“是的。”
奴隶主:“你喜欢牡蛎么?”
奴隶:“不太喜欢。”
奴隶主:“你会觉得吃牡蛎是道德的,吃蜗牛不道德吗?”
奴隶:“不会。”
奴隶主:“对,这只是一个品味的问题。我既吃蜗牛,也吃牡蛎。”(我不能确认蜗牛是否有隐喻,但牡蛎的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在西方色情小说里,牡蛎一般都暗指女性生殖器。)
五 电影中的女同性恋
与男同性恋相比,电影中的女同性恋通常更容易得到同情。人们对女同性恋更能容忍一些。大概是因为女同性恋更不容易联想到性爱,而在男性观众眼中,女同性恋的性爱也更赏心悦目,官能诱惑。
在许多电影中,女同性恋通常是这样的配对:一个淫荡,恶毒,年老的女人,强迫诱惑一个年轻,无辜,美丽的女人。
比如1936年,《德古拉的女儿》(Dracula’sDaughter)就是如此。电影中,一个端凝高贵目光贪婪的年长女人,要求一个要多纯洁有多纯洁的少女脱光,以检查她是否能做一个模特儿。女孩身穿着保守内衣出现了,接着,肩膀的特写,肩带滑落。老女人扑了上去。少女惊恐尖叫。墙壁上方特写一个魔鬼雕塑的脸。
同样的配对包括下面几部电影:
1940年,《蝴蝶梦》(Rebecca)里,涉世未深的女主角被无所不在的赢家吕贝卡逼得透不过气来。女管家丹佛斯太太是吕贝卡阴魂不散忠心耿耿的奴仆。她带领女主角参观吕贝卡的衣橱,从中拉出一件裘皮大衣。女管家拿裘皮的袖子抚摸了自己的脸,问:“很舒服,不是么?”随即用袖子亲昵地碰触了女主人的脸。内衣是很隐秘的,毛皮则很性感。然后她展示了吕贝卡的内衣,包括黑色丝袜,她把丝袜抻开,非常地温柔。
监牢,通常是所有不正常性取向的故事最佳场景,比如在1962年的电影《牢笼》(Caged)中,横蛮的女牢头向女犯人索取性服务。电影中出现两个丑陋的老女人有兴趣地阴冷打量一个女犯人。她高贵而落寞。有种坚毅的气质。女犯人说:“我是个大女孩,我离开家不是第一年了。很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如果我对她说了不,也不会对你说是。”
1960年的电影《行走在旷野的边缘》(Walkonthewild side)也是如此。年轻女子要脱离年老女子的钳制,老女人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最终导致了女人的死亡。
当然,也并非完全如此。
1950年,罗兰 芭考尔用她高而纤细的风度和那把著名的沙哑低沉性感的嗓子,出演一个女同性恋。那就是《热情狂想曲》(Young manwithahorn)。她穿着一袭黑裙戴着钻石热衷于举办沙龙,和女画家调情,而无视于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即使是下巴有道性感的沟,道格拉斯也无法得到妻子的热情。他痛苦地说:“你是一个病女孩。”
六 人们以为,同性恋是一种病
如果同性恋是一种病,那自然需要医治。1956年,《茶和同情》(Teaandsympathy)是一部讲医治同性恋的电影。对同性恋的医治是匪夷所思的。以帮助的名义,男同性恋被要求展示走路的姿势——男同性恋僵硬地走了起来,好似腿间无法合拢似的。
桥段产生了。医治男同性恋,成为女人神圣的目的。好莱坞电影开始了这样一堆无聊的电影:男子为了试探女人,谎称自己是同性恋,女人们相信了,为了治好他们,女人使出浑身解数,投怀送抱。男子乐享其成,最后假戏真做。
1959年的电影《枕边密语》(Villow talk)就是如此。男子向女子暗示自己是一个同性恋,手段非常简单:他翘起了兰花指,对菜谱感兴趣,并夸大他的恋母情结。在这种电影里,女人又愚蠢,又好心。
七 在“友情”旗帜下的爱情
在电影里,友情和爱情难以划分。1959年,《宾虚》(Ben_Hur)在奥斯卡大获全胜。却在今后的时光中证明是最浪得虚名的得奖电影。电影中一个叫宾虚的犹太人,和一个叫米萨拉的罗马人,是生死之交。他们互相爱慕,也互相竞争,男人间的“友情”支撑了电影九十分钟。他们多年后重逢的画面最值得称道:他们相视一笑,热情拥抱,眼神炽烈。最后,还喝起了浓情蜜意的交杯酒。
1958年,著名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the hot roof)里,保罗 钮曼放着无比性感的妻子伊丽莎白 泰勒不顾,沉溺在好朋友死亡的痛苦中。泰勒焦躁不安(她的乳房形状很奇怪,像沉甸甸的金字塔,是那个年代的胸罩造成的。其他文章里,我想谈谈内衣的演变。),而钮曼忧心忡忡,因为对他来说,好朋友是在他人间唯一可相信的人。田纳西的其他作品中,同性恋的影子也都呼之欲出。
1948年,著名的《红河》(Redriver)里,英俊的蒙哥马利 克里夫特使人们眼前一亮。他是那些早夭的帅哥中的一个。也是性向含糊被人们不断猜测的一个。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牛仔交换手枪观看的一幕,男子说:“只有两样东西比好枪更棒,那就是瑞士表和好女人。”
八 同性恋的联想包括:犯罪,性服务,讹诈,勒索
1960年,《华府千秋》(Adviseandcousent)里,一个参议员和一个无耻的男子曾在夏威夷有过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男子要挟参议员到一个叫B02的酒吧去。在那里,参议员头晕目眩,同性恋男子亲昵调情。男子要挟不成,被参议员狠狠推倒在泥泞中。最后参议员选择了自杀。
1968年,电影《侦探》(The detective)里,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了江边。那是附近著名的同性恋窝点。无数男子闪现,像寻觅猎物的野兽。中年男子走进一间酒吧的内室,一个男妓纠缠他。中年男子心里,剧烈地挣扎,最后抄起电话,打死了那个男妓。
九 电影中的同性恋通常没有好下场
像怪物一样活着,必须像怪物一样死去。电影中的同性恋一旦被发现,就只有死亡一途。就像中国古代色情小说里的奸夫淫妇必须死亡一样,就像好莱坞强盗片里杀了警察的匪徒必须死亡一样。
1959年,《孩子的时间》(Thechildrens’ hours)里,两个女家庭教师产生了同性恋情。她们之间一个蜻蜓点水的吻,被孩子看见,并被告发。结局就是奥黛丽赫本把自己吊死在房间里。
1959年,田纳西的另外一部电影《突然发生在夏天》(Suddenly,last summer)里,塞巴斯蒂安(这是我认为最性感的男人名字)被蜂拥而来的赤裸男子围住。沙漠,街道,逃跑,徒劳。人群中,他的手伸向天空,再缓缓淹没。
1955年,《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中,一个男孩爱慕詹姆斯 迪恩。他邀请迪恩跟他回家,他冷得发抖。迪恩将自己标志性的红夹克送给了他。最后这个男孩当然死了,被枪杀。
死得最惨的是1974年电影《赠品与豌豆》 (Frsebie andtheBean) 中的男孩子。一个男孩子乔装成一个无比动人的女人,主人公把他拉进了厕所。撕开他的花边长裙的时候,秘密暴露了。主人公拔出手枪,恨不得在他身上轰五百万个洞。男孩被一次一次轰上墙壁,轰上镜子。他伶仃的高跟鞋掉落了。影片放映的时候,这个段落赢来了疯狂的掌声。人们为一个无赖的死鼓掌,为一个同性恋的死鼓掌。
十 七十年代,电影成年
六七十年代,法国爆发了“新浪潮”,好莱坞爆发了“新好莱坞”,整个电影环境比较自由,宽松。从此,我们看见层出不穷的经典同性恋电影。我可以随意数出一长串,你们或许比我知道得更多。同性恋无需在电影里悲惨地死去,也不需要遮遮掩掩。毕竟电影中可以出现这样的场景:
1976年,电影《洗车》(Carwash)里,一个穿女人衣服涂抹浓妆的男同性恋遭到别人的嘲笑,这位勇敢的家伙说:“嘿!亲爱的,我向来比你更男人,比你得到的女人更女人。” 挖挖挖,严重长见识了. 感觉就是蛮好笑的.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