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命的邓华德——日师来顶一下或者批一下
一点都不觉得邓华德命好。翻遍世界体育史,像邓华德那么苦逼的教练恐怕都数不出几个。他完成了预定的所有任务,亚运会冠军,世锦赛十六强,亚锦赛冠军,伦敦奥运会门票,其成就却始终无法得到外界的正视,其执教始终无法摆脱“缺乏战术能力”、“精神大于实质”乃至“狗屎运”的标签。
然而,这些标签,无一不是伪命题。
说邓华德缺乏战术能力,是一种选择性无视。人们只看到男篮的进攻不足和对韩国队的超低得分,却看不到是什么让外围能力极强的韩国队3分球20投仅1中,看不到他对中国队防守能力的改造,已经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须知无论足球还是篮球,相比进攻中明星球员的个人闪光,防守都是更考验教练战术能力的部分。
说邓华德的执教“精神重于实质”,则是出自一种概念上的混淆。在现代体育领域,主教练的精神气质、对球队士气的鼓舞、对更衣室人际关系的把控乃至现场指挥的情绪感染力,这些都已成为衡量主教练执教能力的一部分。穆里尼奥就是最佳例证。邓华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男篮的斗志,让团队表现出近年来空前的团结,一改上届亚锦赛“偷笑门”的松垮局面,这已是他的几位前任都未能做到的。从战术风格到精神面貌,邓华德无不对这支男篮作出了颠覆,外界对于他“吃老本”的质疑,我实在难以理解是从何而来。
说邓华德走狗屎运,更是对竞技体育的一种误读。一方面,竞技体育本就是结果至上,没有任何“如果”可言;另一方面,一次好运或是偶然,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好运,则有着实力凝铸而成的必然——君不见,曼联三冠王之年,联赛逆转,足总杯对手点球罚失,欧冠决赛在诺坎普最后3分钟翻盘,都是运交华盖之作,为何却鲜见欧洲人大呼“狗屎运”?爵爷说这就是“他妈的足球”,竞技体育就是成王败寇,结果面前,没有太多道理可讲。
对邓华德的各路质疑,根本经不起质疑。但是在我看来,质疑者非是不懂,而是有意为之,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转移视线和转嫁责任。
比如可以借口主教练能力不佳,遮盖男篮真实实力早已山河日下的事实,姚明退役让球队面临战术断层、王治郅朱芳雨等一批老将壮士暮年,年轻球员接班存疑让球队面临人才断层,这些问题很难说和邓华德直接有关,也超出他的管辖范围,却是中国男篮最根本的实质问题。质疑邓华德而回避这些问题,除了可以保留中国男篮残存的一点点作为“亚洲老大”的优越感之外,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邓华德是在为篮协埋单。出于一贯的“工作传统”,篮协在本届亚锦赛上对媒体封口频频,让记者们郁闷不已。主教练邓华德作为“封口令”的实际执行者,难免成为被记者们迁怒的对象。加上国人习惯性的“文凭崇拜症”,没有太多光辉履历的邓华德很容易被看轻,被贴上“混子”的标签。在这样的标签之下,他的战术被简单化,他的性格被江湖化,他的成就被虚无化,一如当年的米卢。米卢的功劳被归于张吉龙,邓华德的功劳被归于狗屎运,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与偷窃无异,其折射的是中国体坛最不职业的一面。
邓华德的又一“罪名”,是亚锦赛决赛上那区区一分的胜果。但是质疑者又“恰到好处”地忽略了最后时刻在场边发生的一幕。主场球队向阿巴斯投掷矿泉水瓶,导致比赛被中断,王治郅为劝球队停手走出替补席被判技术犯规,中国队不但因此中断了刚打出的小高潮,而且还被判两罚一掷——这天雷滚滚、在国际篮坛极为罕见的一幕,才是最后时刻险相环生的主要原因。加上主队球队之前的“倒戈”,中国男篮能在如此逆境下hold住,和过去相比已是莫大进步,邓华德赛后极其职业地“感谢主场热情的球迷”,涵养已臻唾面自干的境界。综观赛后的媒体报道,多把险胜的责任归咎于主教练,主场球迷极不职业的表现和主办方糟糕的管理协调能力却为各种因素所讳一笔带过,厚此薄彼,显失公平。
邓华德一无履历二无背景,拿他来做替罪羊,再简单不过。只不过,如果将对他的指责当真了,从而回避和掩埋了真正问题,到头来坑害的恐怕还是中国男篮自己。 1、我是来顶的。
2、精神影响确实存在,但最佳例子不是魔力鸟,魔力鸟是当代最强的防反大师,防反战术的各种布阵解析登峰造极。最佳的例子是弗爵爷,有时候甚至感觉,只要有弗爵爷在,曼联不需要战术。
3、我想知道中国体坛有什么职业的方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