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盖楼】金庸武功探秘
心里存了这个题目已经有不短的时间。趁着有空,打算把它付诸实施,把这个楼盖起来。 要不然,什么事存心里总是一种压力。毛主席说得好,压力多了人容易不舒服。闲话不说,开工!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1-8-21 17:53 编辑
【金庸武功探秘】序
金庸书里的武功可谓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每一种武功都被金庸写得是那么地逼真,如在眼前。 看多了,会不由人不生发出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么多异彩纷呈各各不同的武功是怎么被金老创造出来的?
答案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要用心,也许就可以找到答案,找到破解这一切表象的钥匙。
下面根据我窥到的一些门路自制几个问答:内力是什么?它就是人的精神上的意志力。招式是什么?就是人的作为。正派是什么?就是人心善的一面居多的时候。邪派是什么?就是人心恶的一面居多的时候。
原来,金老的武功,无非是人处世的方式。内力修炼的法门,无非人精神世界的修为途径。 金老的武功看似为外,实则为内。所谓外在的武功者,全是描写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容啊。
且说这个精神世界,实在是博大精深。世界上如许之多人,每一个的精神世界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人的精神上的曲折幽微之处,比起最复杂的迷宫来也许还要复杂得多。人活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不自由也许就来自于人精神上的不自由。 我们最大的敌人也潜藏在我们心里。 只要人修为得不太圆满,就难免遭受神弓鬼矢之伐,而这神弓鬼矢就来自我们的心灵。 为了获得自由,获得精神世界的圆满,就有了种种修为的门道。
金庸的每一种武功,都对应着一种心灵的经历,一种修为的途径。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1-8-21 18:00 编辑
【金庸武功探秘】一、为什么是游坦之练成了冰蚕寒掌
在游坦之小的时候,当他还是个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公子哥的时候,父亲叔叔妈妈等都因大英雄乔峰而死,他成了一个孤儿。这无异于毫无准备的时候兜头一桶雪水浇下来,他堵然失去了大依靠,开始体会到生活的极冷酷的一面。他经历的,体会的,承受的,必定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可想而知,游家这样的一方豪强势力,平时该有多少人去逢迎,去巴结,该是多么门庭若市。可现今,这个大厦的支柱倒了,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他这么个孤儿。平日的交情在如今能剩几分呢?有谁会真正地关心、心疼一下这个世界上再无一个亲人的孤儿呢?甚至,他家的家产被众人私分侵吞都有可能。
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来每个人来说答案是不一样的。 对游坦之来讲,他的答案就是:“世界是冰冷的。” 人情冷暖,被他过早地品尝;世态炎凉,被他更深地体味。 这境遇恰如极冷的冰蚕给于他的刺激。如果他承受不住,那么他就会同现今社会的许多完全绝望而寻死的人一样,被冰冷的外界刺激给打倒了。 可是,他的精神力很强,他适应了冰冷,学会了用自己的修炼去驱散那如跗骨之蛆般挥不去的严寒。 他成功了!他受的冰冷的刺激越厉害,他的修炼就越自觉刻苦,最终他的功夫就越厉害。
他再不是面面的公子哥了,他在世界上的每一招式都充满了阴冷的气息。 不要怪他,怪他不能给人带来和暖的春风。 我们该看一看,他承受了什么。
是的,他承受了什么啊。。。。
金庸大侠的书看了不少呢。。。话说他去年毕业,现在干啥着呢? 话说金庸的武功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当属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为什么这种武功会存于世?让无数好汉为之疯狂?话说其实葵花宝典是由三宝太监所创,有文章为证!
所有研究金庸武侠的人都绕不开葵花宝典,葵花宝典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如果想练的话就要割掉那个要命玩意。(估计大家都知道是个啥子玩意,此不显言),否则练不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诱惑力极大,练武之人看到他,就像瘾君子看到毒品,色狼看见美女,酒鬼看到茅台。有人说,这个创武功的人也太缺德了,怎么想出这么损的一招啊,答曰,人家不损,因为人家是太监。那个太监,三宝太监郑和。
事先声明,这个郑和写葵花宝典不是我考证出来的,是我一次在网上看到的,我申明是想说,草根之间出高人,十室之邑必有芳草。明初洪武年间,傅有德西征,带回一批童男童女,男的全部入宫当太监,女的全部入宫当宫女。郑和就是这批童男中的一个。后洪武驾崩,建文削藩,燕王靖难,郑和奋起神威,屡立战功,累功至于三宝太监。一直是燕王的贴身侍卫,燕王无数次出生入死单枪匹马陷身乱阵而毫发无伤全身而退,非惟天命,仰亦人护,这个人就是郑和。郑和为何有这么高的战斗力,因为他武功盖世,自己自创了一套武功,谓之葵花宝典。郑和后来七下西洋,与各国武林高手单挑,屡战屡胜,扬我国威,颂我华夏,万国来朝。
郑和为何把这么一本武功秘籍叫做葵花宝典,因为他死在异国他乡,怀念家乡那一片灿烂的向日葵。也即朝东之意。这说明他不仅是一个武术家,还是一个艺术家。就像老外把作战计划叫做郁金香之类。我们知道葵花宝典有一个绝对攻势,那就是快。他为啥这么快呢,因为要用来抓子弹。电影功夫里那个火云邪神就是露了一手抓子弹绝技而成为武林至尊。谓之无快不破无坚不破。郑和开始要保护朱棣,帮他抓乱箭。大家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最有杀伤力的攻击武器就是箭。后来下西洋,就要抓子弹。我们知道当时火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郑和不露一手抓子弹绝活何以震服西夷。电影东方不败能抓炮弹,这从葵花宝典的技术角度而言是可行的,而从个人能力而言未必: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明显练得不如郑和到家。郑和抓炮弹有这个可能。
郑和的葵花宝典后来在西域辗转,回国途中落到了魔教手中,这时魔教有三大绝技:吸星大法,葵花宝典,张无忌太极剑。任我行想来想去,还是娶老婆搞女人是正事,这个称霸武林还在其后,不舍得割掉自己的小弟弟,于是以极大毅力抵住了葵花宝典的诱惑,将葵花宝典束之高阁。东方不败掌权之后,在档案馆发现了葵花宝典,欣喜若狂。他以为任我行没看到这本书。一般读书人都有这个通病,看了两本书,偶尔想出一些所谓心得,就满世界宣扬,谓发现了新大陆,以为别人没看过或看不懂。其实人家只是认为太小儿科不屑于此。就如某名校某博导考证孔子会武功一样。到处演讲,谓不世出之学术成就。孔子会六艺,六艺就有武艺,这个幼稚园小朋友都知道,还要考证吗。
但是东方不败也为之踌躇,因为他不想自宫。但是为了权力,为了教主之位,他下了决心。只有自己武功高于或等于任我行,他才有力量和任我行一较高下,要是自己技不如人,那任我行搞他就是捏蚂蚁。搞不了任我行,搞多少他的手下没用。只要有老大,不怕没小弟。
东方不败练了葵花宝典之后,武功大增,成为天下第一。但是他有了彻底的转变,就是改变了性取向,喜欢上了男人,成为断背山人。再次改变了人生观,不以权力为中心,而以爱情为中心,喜欢上了一个叫杨莲亭的帅哥。由他作威作福,横行无忌,搞得魔教上下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再次改变了爱好。不再舞刀抡枪,而是纺线绣花。这就是任我行西湖十年活下来的原因:东方不败已经不把他当回事,已经不把权力当回事,已经不把魔教当回事,所以张曼玉演的东方不败为情而死是到位的,是把握住了这个人物的。
这正是东方不败的离奇之处:他为了巩固权力而想成为天下第一,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而练葵花宝典,可是练了葵花宝典成为天下第一之后又放弃了权力,视权力为粪土。这正是葵花宝典的神奇之处:郑和武功绝世,自有人类以来武功最高,当然了碰上终结者或者超人这种外星人还得拼一下,可是他不喜欢权力。郑和功高盖世而未裂土封侯,为了自己的理想七下西洋。明史 载:(下西洋动机)。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都是作者的精神和灵魂的寄托和依附,(某些不能称之为书的书除外),葵花宝典是郑和毕其一生写的一本书,所以他寄托着郑和的理想:不求功名利禄,为理想而活。东方不败可谓有心栽花无心插柳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就如我们毕一生力量追求爱情,可是等得到了爱情之后又不相信爱情的存在。这就是王小波先生所说的辩证法。
就是些取悦大众、每天抹上几千字的商业小说而已,何必深究。 我倒是觉得金老写的小说,是武侠小说中比较接近人性感情生活的。 667,借个地方啦金庸:《月云》
(一)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 北 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 个 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 十 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 老 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 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 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 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 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 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 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 。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 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 “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 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 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 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 :“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 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 老 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 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死。”
(二)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 安交 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 瓷器 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 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 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 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 “小 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 细审 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 鹅 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 叫声 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 ,拿 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 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 ,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 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 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 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 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 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 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 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 从小服侍小姐,小姐嫁过来时,小姐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 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懒,瑞英就 帮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小姐。在江南,如 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小姐;第三代 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 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 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 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 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 ,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 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 ……”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 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 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 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 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 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 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 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 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 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 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 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 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三)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 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 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 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 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 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 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 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 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 ,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 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 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 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 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 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 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 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 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 ,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 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 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 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 ;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 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 ;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 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 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 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 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 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 。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 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 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 ,长得很丑,不值得买。
(四)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 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 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 。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 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 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 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 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 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 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 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 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 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 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 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 。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 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 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 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 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 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五)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 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 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 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 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 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 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 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 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 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 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 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 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 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 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 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 》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 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 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 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 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 ,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 ,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 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 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 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 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 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 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 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六)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 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 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 ,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 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 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 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 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 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 。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 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 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 ,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 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 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 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 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 。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 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 ;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 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 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那是因为你年龄可能还小,不能很好体会。等你做上爸爸的那一刻,再去读金老的小说,就会发现里面所描述的感情生活不切实际、虚伪荒唐。 金庸全集,包括散文、社评啥的
https://www.qiannao.com/space/show/himysoul/%C8%AB%BC%AFE%CA%E9/%A1%B6%BD%F0%D3%B9%C8%AB%BC%AF%A1%B7%B5%E4%B2%D8%B0%E6%D7%EE%D0%C2%B0%E6.rar/.page 至今为止,金庸的小说除了越女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这四本外,其他我都看过,还包括金庸一些评论的文章和采访等等,所以已有相当足够的了解,换句话说,我有一定的发言权,是了解后再评论的,并没有像李敖那样“一个臭鸡蛋,一闻,就知道它是臭的,叫你吃你吃得下去吗?”,呵呵。
记得我上初中时候,非常迷恋金庸小说,当时问一个女同学借金庸全集,还闹出许多误会。{:146:} 当爸爸啊,,,,,,,,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1-8-21 17:58 编辑
【金庸武功探秘】二、情花之毒与黯然销魂掌
在一个隐秘、绝世的山谷,有着一种独特的植物:其花瓣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后来有一股苦涩的味道。结的果实或青或红,生著茸茸细毛,丑如毛虫一般,啖之酸臭辣苦多而甜少;也有甜而好吃的,但是从外表看不出来,只有亲口试过才能知晓。情茎上长遍小刺,被刺到者,心中一动情便会剧痛。中毒轻者可自愈;但中毒深者会在三十六日后死亡。
不错,这种植物就是金庸笔下的绝情谷中的情花。
要说这情花的滋味,恐怕绝大部分曾经陷入过爱情的人都曾尝过。遭遇爱情之时的甜蜜,让人迷醉的芳香,再到后来思之不得之苦,无有自我之苦,孜孜以求之苦, 竟无处不是苦涩。 至于情花中毒后的情之生则心剧痛,更是无与伦比地深刻概括了情伤的内容。天下为情所伤的男女恐怕都能体味,体味这种中毒般无以排解的挣扎。
情花之毒者,唯两种药可解,一曰绝情丹,一曰断肠草。绝情绝义,以快刀而斩乱麻,当可痊愈,疼痛立消,然后而这绝情丹岂是容易得到之物,能修到无情无欲要多少智慧、功夫。所以,一般人是得不到的。幸而,还有断肠草一途。断肠者,肝肠寸断也。 所谓以毒攻毒,必得经过寸寸肝肠断裂的煎熬,方能愈好。 既然绝情丹不是那么容易得到,那经过断肠腐骨的煎熬然后不再发作,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经历了情伤之后的必由之路。
还有一种人,情根深种,绝情决无可能,偏偏这种人如果去服食断肠草经受的痛苦更大,受的折磨更深。也许这样的折磨是人不能承受的。于是,索性就让情花之毒更快更深地发作,让自己遍体鳞伤,再无痊愈可能。曾经沧海,在难为水。李莫愁投身情花丛中,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解脱。因为,她解脱不了自己。她的心中已经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世界,只有那无处寄托的情和满身满心的伤。她的暴戾和无情,都是她千疮百孔的内心的折射。 投身情花丛,让自己玉陨香消,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杨过自然也是深受情花之害,因为他的情比常人更深,更专,所以,疼痛势必更厉害。 在他与小龙女不得已分手之后,黯然神伤,创立了黯然销魂掌。这套掌法,厉害之处全在内力,招式则是随意挥洒,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内力充溢。其要决全在于心中要有黯然之痛,而心中喜乐则力量全无。让我们看它的招式: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庸人自扰、倒行逆施、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 这一十七招,正是高度概括了情伤中男女的情状。 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其中的滋味。而由于伤神而力量大增,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实非一般人所能有,所以,从古到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由于情路受伤而奋起从而大有出息。
路过…… 这么说...丝丝叔当爸爸了? 同问,丝丝叔当爸爸了? 同LS . 我也超爱金庸,之没看过书剑恩仇录,丝丝说的“臭鸡蛋”我记得是王朔骂金庸的? 【金庸武功探秘】三、石破天的成功
《侠客行》中,有太多武功精深、聪明绝顶的侠客破解不开侠客岛上的武功图谱,哪怕经年累月,也不免走上歧路。哪怕最顶尖的龙、木二岛主也是百般求索不得其妙。最终,由一个大冷门终结了这牵动了武林各大门派无数人的研究历程,那就是一个不通文字、不通武功、不通人情、貌似傻里傻气的石破天获得了成功。
石破天的成功之秘是什么?除了最顶级的龙木岛主外,再没人能知道,那就是他的简单朴实。他不会文字,从而不会受文字的束缚;他不通武学,也就能够不存偏见。他只遵从最基本的路数行事,会尊重自己的感觉。真诚地感受,表达,抒发,做最一个真人,就能抛开一切杂质,去除一切可能把人导向歧途的迷雾,导向世界最本原的样子,就能找到通向终极奥妙的大门。
这,就是朴实的价值。
其实,相对于最终的成功来讲,石破天还有一次更大的成功,它为石破天最终成功铺平了道路,也更可惊人。 那是在石破天初始碰到张三李四的时候,张三李四没安好心,让他轮流喝冰火二种毒酒。石破天居然撑了下来,竟然没有如他的两个结义兄弟所想的那样立马毒发身亡。而这冰火毒酒交攻之下,反而让石破天的内功大大精进,成为世间罕有的顶尖人物。
为什么石破天能承受下来冰火毒酒的交替攻袭?为什么不是别的人来遇到这种奇遇?下面就来分说一番。
却说在这世间,有两样事对人是一种绝大考验:一种是热,一种是冷。对世上的每个人来讲都会遇到这两种境遇的考验、折磨。 人们遇到的热和冷的程度也各各不同。有最轻微的,比如一句褒奖,一句批评。有绝大诱惑和绝大绝望的,如显赫的身份所带来的一片炽热,如众叛亲离,走投无路。 凡此种种,无不是放在人们面前的难关。 有多少人,被名利火山口上的炽热所熔化,陷身于欲壑的焦虑之中。有多少人,承受不了受人冷落的失落与心理落差而精神崩溃。 冷与热,正是两样毒酒,轻者可以中毒,重者可以丧命。
然而,冷与热也是两样滋养,正如人需要阳光来抵御寒冷,需要阴凉来抵御燥热。只要有相当的修养作为内功根基,具备了承受的能力后,冷和热都可以用来作为修炼的辅助手段,且相当有效。然后,当遇到急剧的大冷大热之时,如果又没有很深的修为,如何才能抵挡冷热交替的攻袭? 是不是只有崩溃、毁灭一途?
答案是否定的。有一种人,虽非有极深涵养,却也可以经受冷热交攻的处境, 也只有这种人可以安然度过,那就是象石破天那样心地诚朴的真人。他们没有世俗的种种偏见,没有世俗的功利之心,他们以真诚对待世界,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内心。所以,他们不会为虚无的冷、热挂怀。名利也罢,冷落也罢,都不是他们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只知道,做自己就好,去追索自己想要的,诚以待人,不管其他。对于他们来讲,冷的时候,他们生命中天然的热度会帮他们抵御寒冷;热的时候,天性中的清凉会帮他们消除燥热的烘烤。他们不需要去考虑太多,只要做自己,就能很轻松地通过考验。
这种人,也常常是世人眼中的傻子。正如成功前的石破天。
同15.16.17……{:17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