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43 发表于 2009-12-7 14:10:21

三国志10游戏同人:陈式传

(备份修改档。。。。。。)

最近看了一堆X迷X黑的讨论后,热血回涌,于是重装了三国10。
权当随便玩玩,所以不想用义兄弟打法,也没弄六一自虐。
玩到230年前后吴蜀终于瓜分中原后,大生感慨,于是有以下文。白话居多,用词不当,更有文言白夹杂,海涵海涵。:38:

选207年赤壁之战前的剧本,历代以来这是除了逐鹿中原吾辈最喜欢的年代。:6:
可惜前面几代(5~9)这个时期的电脑刘备都活不长,因为实在太弱了,周边除了曹操外几乎全是盟友,没法扩张,能不灭么?很多次竟然看到刘表还没死刘备就挂了。。。。。。:8:
如果强行靠玩家的高能力人物去改变历史,那又有点失去随意的乐趣。。。。。。

Ru43 发表于 2009-12-7 14:10:59

言归正传

陈式,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出生于成都。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89&noupdate=yes

自幼好舞刀弄棍,天天追人和被追,于是鼻青脸肿便是家常便饭。
久而久之家人看不下去,于是教训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才好在刘焉大人手下谋个差事。”
这种废话陈式不以为然,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缩在西川混个小官差能有什么成就可言呢?
于是,在浑浑噩噩的过完人生的第17个春秋后,公元207年,汉建安12年,陈式拿着东拼西凑巧取豪夺的1200(真少。。。),买了江州到江陵的船票,踏上了实现理想之路。

放浪篇(207~208)

公元207年天下形势图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0&noupdate=yes

一出来,才发现蜀道闭塞,消息不通,外面的世界早就已经变样了。
黄巾军?平定多年了,后起之秀曹操打败袁绍,一统北方,还封了丞相。江东现在则是孙策的弟弟孙权执掌。荆州还是刘表统治,虽说还算平稳,但是曹操南下的流言也已经弄的满城风雨。嗯?大名鼎鼎的刘皇叔暂住在新野?喜欢凑热闹的陈式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一饱眼福的机会。立马启程北上,没想到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非亲密朋友或名士,刘备大人谢绝会面”看门的童子如是说。

皇叔看不成,盘缠也用得差不多了。陈式只好就此在新野暂住下来。
打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字不识几个(智力31),在市场搬货物常常弄错,经常被狡猾的商人耍来耍去,还被某学算术的童子嘲笑。陈式真有点后悔当年没好好看书。

某一天,陈式依然无所事事的在市场上闲逛,人群突然乱了起来,原来是一个抢东西的蟊贼。
对于自幼习武的陈式,自然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物归原主的同时,也拿到了微薄的100谢礼。
从此,陈式发现了一条生存之路,而城里的无赖们也都知道了市场里有个好打抱不平的陈式。
不久之后,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商人介绍了一份给大户人家伐木的差事,陈式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能隔三差五去酒馆喝两壶。
生活很安稳,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接下来可能就是娶妻生子,终老荆襄了。

这一天,陈式正要了一壶烧酒两碟小菜自斟自饮,突然发现有人拍自己的肩膀。
回头一看,这人和眉善目,不像是无赖,那肯定又是哪家被抢的商人了。
不料对方先开口说,“久闻陈兄的义举,不知有意为我家主公效力?”主公?不就是刘皇叔么?这样不是就可以一睹其尊容了?陈式一口气答应了对方。
后来,陈式知道,此人叫简雍,据说起兵时就一直跟随着刘备;再后来,因为这一面之缘陈式和简雍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再再后来,两人拜了把子。当然,那是后话。

终于见到刘皇叔了,果然是气宇轩昂。
一来就要考试?比武?好,这个陈式自觉最擅长了。
真到了上场时才发现有点不对劲。怎么个不对劲呢?对面那家伙,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个头还整整高出陈式一个半头。
My佛祖呀,长这么大来打架第一次发抖。于是乎,不到三合,兵器脱手,翻身落马。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看似凶神恶煞的人倒很是友好,明明赢得很轻松,还一直“承让”。皇叔也出来打圆场。陈式是输得心服口服,老人家常讲的天外有天那句话总算明白了。

曹操大军随时会南下,所以新野也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
但这种紧张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式的情况。兵力只有区区数万,孤城一座,前任军师徐庶用计打败曹仁后,也被曹操用计骗走了。现任军师诸葛先生,是个没上过战场的书生,真让人不放心。最大的靠山刘表大人,年老多病,还在为继承人的事起纷争。
当然,这都是从其他大将那里听来的。
此间也去拜会了天下闻名的关家父子,不过很是冷淡,陈式连吃了几回闭门羹后也就没有了往来。那天比武的人原来就是主公手下大将张飞,陈式倒是经常去讨教武艺,谈到拜师,一句先把这蛇矛拿起来舞两下就让陈式打了退堂鼓。实在太重了。。。。。。拿起来尚属不易,何况舞。于是更多的时候是喝酒。还拜见了侍卫长赵云赵子龙,相当温文内敛的一个人,听士兵们说他可以和张飞打得不分胜负,陈式只能想到人不可貌相这句话。。。。。至于介绍入仕的简雍大哥,自然是定期去拜访,听他讲以前的戎马岁月,让陈式很是向往。
剩下的时间里,就是和周仓、廖化、刘封、胡班等一干人等厮混,今天我拜访你,明天你回访我,要不是备战,小日子过得还真是滋润。

好日子到头了,公元207年,建安12年冬,刘表病势。次子刘宗即位,月余,即投降于曹操。转眼间襄阳、江陵拱手让人。
新野是不能呆了,军师一把火烧了城,想拖住追兵,但最终还是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赶上。
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翼德一声怒吼退曹军,最后还是关羽和刘绮的援军来的及时,总算平安到了江夏。
想想一路上只顾着逃命,离家这么久,陈式第一次觉得窝囊了,于是决定发粪涂墙,关张赵马黄比不上,至少不要比周仓廖化刘封关平臭吧。。。。。。。

Ru43 发表于 2009-12-7 14:11:47

蛰伏篇(208~225)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春,孙刘联军在三江口大破曹军。随后,刘备依诸葛先生之计不费一兵一卒得了江陵,下四郡,再骗到孙尚香,气得周郎喷血十丈。北方,马腾被曹操设计诱杀,长子马超为父复仇,也为曹军所破,避祸于张鲁。
当天下发生如此多大事之时,此时,陈式正在江陵城内专心的垒城墙。。。。。。四郡的战斗倒是参加了,不过关张赵的效率实在太高了,等陈式的步兵慢悠悠的爬到前线时,几乎看不到什么敌人了。好不容易在长沙找到接兵的机会,结果魏延倒是很给面子,两回合就把陈式的部队打散大半,要不是赵云及时出现,说不定陈式就此壮烈了。
要说,这差距之大,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弥补的。

陈式下决心稳扎稳打,从基层做起,修墙+治安+到处追打无赖(后来城里的无赖见到陈式都绕着走,结果又把范围扩大到城外,受害者又增多了)
经过了半年的暴力执法生涯,陈式的功绩和声望那是一个劲地稳步上升。(谜之音:至于是正是负就难说了。。。。。。)
但是做将军,这脑子里没有点墨水也不行啊,要是靠喝能解决问题就好了。陈式研究了半天大汉地形图,咬咬牙揣着积攒的薪资去洛阳的工读学校报了名。
从此前半年专心工作,后半年则去洛阳补习功课。
题外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相过于猥琐的原因,每次城门的守卫都把陈式当成是刘备派来的细作,气得陈式每次入城都得修理守卫一次。以至于后来洛阳的守军里有个习惯,七月份的岗轮新兵值。

公元210年,建安15年冬,陈式走出学校大门,打算回江陵参加来年的部门工作会议。
“救命啊”,循着声音看去,只看到一个壮汉在追逐一个弱女子。这场景正是陈式无数次在梦中见到而又碰不到的,热血上涌,顿时忘了这里不是江陵而是洛阳,自己还是个假释对象,直接就扑了上去。
一番恶斗救下少女,正准备进行以身相许的时候,又跳出来一个“父亲大人”。这次不能动手了,要是把老丈人打了这门亲事就吹了。所幸这几年补习班的学习成果发挥了作用,双方一阵指桑骂槐口诛笔伐,最后老丈人因为高血压发作终于瘫倒了,这下只好抢救先。。。。。。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对新人在江陵诞生了。简雍大哥是主婚人,可惜狐朋狗友不少跟关羽去了江夏,不然还能更热闹些。

公元211年,建安16年,年初的部门工作会议沉浸在非常严肃和悲伤的气氛中。严肃可以理解,这悲伤就有问题了。
大概原由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襄阳的夏侯惇同学打着给关老爷拜年的旗号,偷袭江夏,关羽不愧是当世名将,硬是掩护着关平周仓廖化糜芳孙乾一干杂兵突围,不过自己却最终没能回来。主公痛哭之余,挥师江夏,可惜夏侯小儿早就听到风声连夜逃回谯县老家去了,留下个曹仁在襄阳避战不出。主公强攻不成反而被流矢所伤,更是恨的牙痒痒。

襄阳和江夏之间的攻防战一打就是一年,曹仁很是顽强,江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最后还是老好人鲁肃实在看不下去两家这么没完没了,出兵夺了江夏,这下曹刘孙在襄阳、江陵、江夏之间均势,谁也不再动弹了。真是牺牲了无数将士,最后便宜了黄毛,不知道军师看到这结果是不是想起了自己虐待周郎那会。

老好人参一脚后天下形势图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1&noupdate=yes

不过,军师还是向前看的,以大局为重,先取西川,再复仇不迟。这话,主公最后听进去了。

入川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但以此时主公的军力,在襄阳鏖战后,较于川军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优势。
首战克江州,还来不及庆祝,张任吴懿两路一齐反扑,就又被打回了永安,庞统副军师在撤退过程中失踪。襄阳的曹仁也不甘寂寞,趁机奔袭江陵,结果被军师预料在先打了回去。
接下来的六年,是痛苦的六年。
期间,张鲁降了曹操,忘了父仇的马超领着魏军进了成都。东吴陆逊在合肥大破张辽,北上围攻许昌不克,但一度占领陈留,企图挖曹家的祖坟未遂。吕蒙以江夏为跳板,连克新野、宛,与魏西北重镇长安仅有武关相隔,更直接威胁到许昌。
其余两家都在大步前进时,主公却陷在入川进退两难的泥潭里。

说了这么多,好像已经遗忘了我们的主人公了。
在这最低迷的日子里,陈式在哪里呢?
江陵的城墙上,每次魏军退去的时候,他第一个冲上城墙组织抢修;三江口江面上,不分日夜,他领着军士搜索曹军的细作和江贼;每年秋冬,他在洛阳的补习班里啃着难懂的古文;在一次次的比武和辩论中落第,他收好200安慰奖,一笑了之;大哥简雍被任命为上庸太守时,曾邀他过去帮忙,但是被婉言谢绝;
后来陈式回想这五年内,有什么最值得回忆的,是妻子给他添了一个大胖儿子,取名陈源,意为源远流长(谜之音:真实原因是输入法实在打不出什么好字。。。。。),有什么最值得自豪的,是他承包了江陵几乎所有舰船制造,若干年后,他还能对着那些刚入伍的愣头青说,看!这江面上的船,一大半是老子当年一钉一锤造出来的。

公元217年,建安22年冬,曹操终于忍受不了卧榻之地驻扎着一支吴军,当然更可能是忍受不了表弟曹仁那每月一封到每周一封到每天一封的求援信,重新启用在老家躲猫猫的夏侯惇,挥师南下救襄阳。夏侯惇想,这么多年,当年的仇大耳贼应该忘了吧,心情自然舒畅,不到三月,就逼吴军退回江夏。

孤岛上庸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2&noupdate=yes

消息传到江陵,搅起一阵波澜。
听到是XXX带兵(主公已经不允许周围提起某同学的名字了),主公双眼又燃烧起来了。另一方面,陈式也是心生忧虑,自然是主动请缨。军师劝不过,只好同意。以张飞为先锋,主公带着关平、张苞、陈式,向襄阳进军。老好人也答应派徐盛来支援。

主公领九万众,加上吴军堪堪十五万,数量上将近是魏军的一倍。
襄阳战场中间是一条大江,夏侯惇利用了这点,将八万魏军分成两半,一拨守襄阳城,一拨在北岸扎营,遥相呼应,以逸待劳。
孙刘联军强渡,因为水势湍急,队形散乱,先登岸者即遭魏军攻击,伤亡甚大。
陈式处于中军,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遂近岸,放火箭烧魏军营寨。恰逢冬末春初,气候干燥,火势蔓延,岸上魏军大乱。联军趁势猛攻,一举攻上北岸,猛攻襄阳城。夏侯小儿也真是准备齐全,一看形势不妙,迅速在鞋底抹足了油,又玩起了失踪。

襄阳之战是战术上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败。费了无数死伤,却仅仅守了不到三个月,转眼再次易手。
军师在叹气的时候,陈式却是满心欢喜,因为简雍大哥已经从上庸平安撤回来了——就在他们拿下襄阳后不久,魏军李典部就攻破了那里。

主公不是个沉湎于失败的人,这大概和他早年寄人篱下流离失所的经历有关。
军师重新制定了攻取西川的战略,这次的敌人不再是刘璋,所以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公元218年,建安23年秋,以诸葛亮为参军,张飞赵云黄忠辅佐,主公重启西川攻略。
另一方面,沉寂已久的魏将张辽一鸣惊人,在东线掀起绝地反击,收复大片失地,并猛攻吴占领下的合肥。
我们的主人公陈式,则继续在江陵干着修墙、除贼、造船,然后北上补课的生活。在图书馆晚自习时还碰到了传说中的蔡文姬,可惜谈起古文诗词来,还是只能抱歉的说一句,“小姐,我没听懂。。。。。”

公元222年,建安27年(按历史来说此时曹丕已经称帝了)的某个早上,陈式被人从梦里摇醒,当然,这不是在家里,是修城墙搭的临时工棚。来人也不是往日来报告进度的民工头,却是城内的传令兵。刘备大人外出,马良大人代管江陵,平时这个和自己聊不上三句的家伙突然派人来干什么呢?

进入政厅的时候,陈式才发现气氛和往常不太一样。所有人都是一脸惊恐的神色,随便逮个人一问,“魏军杀过来了!”“城里的大将不是跟着主公入川就是外出,能领兵的没有几个!”“也许可以向长沙太守魏延要救兵,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一片哀声。陈式懒得再听文官发牢骚,径直去见马良,只见周围几名老弱残兵,都是一脸苦色。

马良叹了一口气,“我已派人去向魏延求援,但当务之急,谁能领兵阻挡魏军些许时日?”
一片寂静。真窝囊!陈式头脑一热,开口就说“我去!”抬头却发现马良神色有异。
这未老先衰的家伙这时候还看老子不顺眼吗?陈式正要发作,才发现马良看的不是他,而是他的身后。
陈式也回头看去,是关兴,那个关老爷刚刚成年的遗孤。他也要去吗?真是虎父无犬子,自从新野以来,陈式第一次对关家有了好感。

一个时辰后,在江陵城外的江面上。
“怕吗?”一声不吭的呆在一起真无聊,陈式还是发问了。
没有回答。
“听说魏军的大帅是夏侯惇,很难对付。还有江夏太守孔融的部队。”
还是没有回答。
“你倒是说句话啊!!!”
“怕死就趁早走,别挡着我杀魏狗!”冷冷的声音。
“你!”陈式很想好好教训这个不识抬举的小子,水平多高不知道,脾气倒和他死去的老爹没两样。但随即,陈式又从那双燃烧着怒火眼睛里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东西,那好像十几年前,自己孤身一人闯荡天下时的时候。于是话到嘴边变成了“好!我们一齐杀个痛快!”

魏军在北岸一字排开(谜之音:游戏中是南岸。。。。。。),桅帆蔽日,夏侯惇部十万,声势浩大。
陈式也不糊涂,管你有多少人马,自己只要拖延时日,等待援军赶到再见分晓。
故下令多分疑兵,虚设旌旗,自己却和关兴领二万兵埋伏在江左。
夏侯惇倒也不急于进攻,在北岸扎营。不日孔融部九万余人至,惇使其先渡。
陈式关兴见孔融大队过半,杀出,魏水军多蒙冲,江陵水军多斗舰,加之孔融不善水战,登时大乱,首位不能相顾。
陈式关兴乘势掩杀,江上箭雨不断,魏军中箭落水者十有五六。前军逃上南岸,又被岸上骑兵截击,死者甚众。待退回北岸。清点部众,损四成。
第一回合陈式关兴算是小胜。

夏侯惇见敌军不乘势追击,心里有底,命人于岸边修筑井栏,控制北江面。麾下部队则依托掩护徐徐渡江。
陈式领军截击,被井栏攻击,损近千人,心里暗道不妙。只能用火箭袭扰魏军船队,魏军进退有序,火箭效果不大。
眼看魏军逼近南岸,陈式只好弃船退入城内,但关兴死活不肯进城,要江上找机会和魏军决胜负。
陈式想想这样也好,如果城被围,关兴倒也可脱走,只是那小子肯走吗?只有天知道了。

魏军半数登岸,猛攻江陵北门,城防日下,陈式叫苦不迭。
突然“叮”的一声响(谜之音:这里不是该放号炮吗。。。。。。),只见一彪人马自城东杀来。为首一面大旗,乃是魏延旗号。马谡、廖化紧随其后。援军到来,自然人心大振,陈式堵住墙下的魏军,一边鼓励士兵和上墙的魏军死磕。江上关兴也冲入魏军船队中,大开杀戒。
一场血战,不知道射了多少箭,砸了多少石头,直到击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论功行赏,陈式和关兴自然是最大功臣,至于谁的功劳更多,你推我让,最后还是主公下令,都以头功论,众人皆大欢喜。

江陵防守战后,陈式的待遇好了不少,连以前一些不懈与之为伍的文官,见面时也会问一句“陈式大人近来如何?”

此间,孙刘联军和魏军进入胶着状态。一方面,魏延利用夏侯惇兵败的时机,取了孔融的江夏,只守不攻;一方面,入川的主公在攻克莘潼和江州后,和魏成公英部互有胜负,双方都无法前进半步;最后,怒气值用完的张辽又被陆逊赶了回来,在许昌到北海一线驻垒固守。
也正因为这种状态,陈式又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的模式中去了。有点不同的是,因为儿子已经到了学武的年龄,他这个父亲下半年就改为在家中教授儿子武功和兵略。期间妻子隔三差五做点好菜,一家人其乐融融。

Ru43 发表于 2009-12-7 14:12:06

奋起篇(225~228)

公元225年,建安30年6月1日,正当陈式在街上考虑要买什么礼物给儿子的时候,突然,街边报童“号外!号外!大事件”的叫喊声吸引了他。头版头条!荆北都市报6月1日讯,大汉王朝开国以来最大的枭雄、奸臣、国贼(以下略去一万五千字。。。。。。)曹操由于脑血栓引起突发性中风,于5月30日夜在许昌第一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曹操死了?曹操死了!曹操死了!!!
主公最大的宿敌曹操死了,看来任凭一个人多么强大,也无法躲过生死的轮回。
但现在不是讨论宗教和哲学的时间,况且陈式也不太清楚以上两样有什么区别。
曹丕初立,立刻逼汉献帝禅让,公元225年,建安30年7月28日,持续了201年13任皇帝的东汉灭亡了。
天下人心惶惶之时,孙刘都同时看到了转机,只不过一个想的是许昌,一个想的是西川。

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枭雄曹操辞世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3&noupdate=yes

陈式呆在江陵,看着上头下发的近期内政纲要,心想,又没我什么事了。
回到家,正想看看妻儿,门童却报魏延将军已在此久候了。
长沙太守魏延?自己只是一名部将,陈式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壶酒,话匣子打开了。此时,魏延的眼里只有——襄阳。
现在几乎是攻击襄阳的最好时机。内部,夏侯惇几乎是追着曹操去的,曹仁年事已高,襄阳的实权掌握在夏侯尚手中。外部,魏军的主力还被吴军牵制在东线。如果集江夏江陵兵力,必能一举攻克。然后再攻入新野,宛城,长安就在眼前。魏延说到激动处,双手握拳,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但主公不这么想,他吃过两回苦头,汉寿亭候的仇敌也过世了,更重要的是,现在是入川战役的关键时刻,主公不容得自己后院再有任何闪失。
魏延不死心,如果换个地位比自己高,或者影响比自己深的人去说会怎样呢?
军师?不行,他看我不顺眼。张飞和赵云还好说话,但是他们现在都不在。剩下的人就是。。。。。

“我?”陈式连连摆手。“我就一小将,虽有功,但主公不会听我的意见的。”
魏延报以鄙视的眼神,“你忘了你义兄简雍吗?”
简雍大哥?自从上庸撤退战后,大哥于武陵当差,平日二人靠书信联系。“但,要把大哥也扯到魏延这个几乎有点异想天开的计划中去吗?”陈式犹豫了。
“无论成败,我魏延与你们二人共进退!如信得过魏某,我们可以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在魏延的轮番威逼利诱下,陈式终于答应了。简雍倒是看好这个计划,于是陈式又稍微安心了一点。在秋暖花开的桃园里,三人正式结拜。。。。。。(谜之音:不要搞山寨飞机。。。。。。)

公元225年秋部门扩大会议上,陈式提出进攻襄阳的计划,不出所料得到了海量的西红柿,以及。。。。。。一束鲜花,关兴兄弟,感激不尽。主公不批。
接着,简雍出马痛陈利害关系,这下主公思考了半晌,最后给出一个条件,各位只能抽调自己本部兵力。即使有点苛刻,但足以鼓舞人心。
魏延早已准备好了兵马,加上陈式、关兴、马谡,四人合计也有近五万人,浩浩荡荡杀奔襄阳。

襄阳守军八万。主将夏侯尚,曹仁抱病上阵,此外还有王忠赵累之流。
魏军采取固守,这应该是曹仁的主意,这老头当年最擅长这一手,以守代攻。再出奇不意偷袭对方。
咳咳,扯远了。。。。难道是上了年纪?回到现实,陈式现在正把船停靠在襄阳南门外岸边,如果魏军企图出城,这个位置可以很好的攻击魏军的侧翼。魏延在南门东侧扎营,麾下一万八千多骑兵可不是盖的。关兴也停靠在岸边伺机而动。
马谡呢?目前正在城下邀战。听听那话喊的,要是没见过真人,你是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么难听的话会是他喊的。

城墙上,曹仁一个劲的对夏侯尚说,冷静,冷静,他们兵少粮草不足,不能持久。
可惜夏侯尚最后还是按奈不住,自个儿冲出来,扬言要剥马谡的皮。结果,被魏延、陈式、关兴剥了一层皮。。。。。。
曹仁只好独自在城墙上感叹,唉,竖子无谋,但为什么老身就得跟着他一起跑呢?想老身当年面对周郎也是丝毫不差半分啊。。。。。(谜之音:茶几啊,主将退其余人撤退。。。。。。)
这还没结束,夏侯尚前脚刚退到新野,魏延后脚就杀到。
新野一战赢得比襄阳还要轻松。

夏侯尚退守宛城,魏延还想追,恨不得明早就在长安吃锅边。突然江陵马良派人送信来报,上庸的魏军李典部有所活动。
魏延一想这可不妙,战果不能丢,于是连夜退回襄阳去了。
新野也不能无人留守,参军马谡要回襄阳,关兴资历不够,魏延左看右看。。。。。只有你了。此刻,陈式大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感觉。魏延拍拍陈式的肩膀,相信自己,贤弟足以胜任。
公元225年11月4日,陈式被任命为新野太守,虽然此时的新野仅仅只有六万人口,虽然正式的委托状还在江陵的水路上,虽然复仇的夏侯渊部正向新野杀来,但是,在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面对着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街道,陈式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梦,已经不是无法触及的了。
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陈式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4&noupdate=yes

残阳如血,十万魏军兵临城下。陈式已经得知,魏延现在被牵制在襄阳,无法派出援军。
新野不是江陵,无长江天险可守,城防又简陋,这意味着必须与魏军硬碰硬。
但陈式也不是觉得自己毫无胜算。夏侯尚撤得太急,新野堆满了来不及运走的军械,其中就有上次江陵之战中陈式看到的井栏。
更意外的是来不及撤走做了俘虏的近四千南蛮象兵。关兴没见过这东西,出身成都的陈式可清楚,这可是对付步兵和骑兵的利器呀。
也就是说这次自己得靠这些资本和夏侯渊放手一搏了。

魏军主攻北门,也许是来得太急,故多骑兵、突骑,步军则很少。
陈式自己领八千弓手上北城墙,立井栏,阻击魏军骑兵。四千象兵立于门后固守。
关兴分两部,一部亦上墙协防,一部立于象兵之后以备不测。
陈式每削弱一支魏军骑兵,则放象兵突出城外,立刻将其击溃。关兴则石弹、火把乱投,虽无大功,也偶有小得。

战至十五六日,魏军始终不能破北门,陈式正庆幸间,忽见西面尘土飞扬,原来是宛城的夏侯尚重整军势赶来支援。
魏军两门齐攻,陈式抵敌不住,只好退入内门。象兵已伤亡过半,关兴部也下城和魏军混战。然而魏军越来越多,局势失控。
陈式暗道吾命休矣,忽见魏军开始后退。陈式不知是计,下令各部收拾残兵,整固城防,严防魏军偷袭。
后来得知,陆逊乘夏侯渊出兵后方空虚,奔袭了许昌。

在年底给上级的战报里,陈式如下说:
新野战役作为荆北抗魏前线的重大战役,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研究它将有助于我们对现有各兵种的重新认识。
1、井栏在防守中,对于敌骑兵和弓手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有足够的保护,以其来进攻也不是不可能的。参见《江陵之战的总结与反思》,马良著,公元222年秋出版。
2、不应该忽视,少数民族部队具有极强大的战斗力。固然,我军目前仅有一支象兵部队,但从长远上来看,如何笼络少数民族人心,使之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资本,应该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长远发展规划。(据说几乎不看战报的军师,后来在这一条旁边写了批注,还修编印发了若干小本子下发营一级校官。。。。。。)
3、应该充分利用这次胜利,趁势攻击宛城,再逼长安,至此魏西北域可皆收入囊中。

这个世界疯狂了么?这是陈式吃早点时看荆州都市报产生的疑问。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5&noupdate=yes

公元226年1月2日,刚登基不足半年的曹丕因为日理万机病逝了。曹叡即位。陆逊抓住时机,发起淮海战役,攻入魏苦心经营十数年的战略腹地。而在荆州压力大减的局势下,攻击宛的提案顺利通过。比起上次,魏延和陈式后面有了全荆州的兵力支持。
春雨时节,主公派来辅佐太守的官吏也陆续到达新野。陈式一看,心里凉了半截,一群老头子啊,嗯,还好有个年青人,但但但但但但但但但但,那不是主公的嫡子刘禅吗。。。。。。(谜之音:大耳贼还真给某人面子。。。。。。)
好事也不是没有。来人中就有陈式的妻子,还有刚刚落冠的儿子陈源。

新野小山头成员初览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6&noupdate=yes

一伙人是东拼西凑的,开始彼此间谁都不熟,其中一个叫王祥的,据说是魏军降将,竟然连太守是谁都不知道,陈式那个瀑布汗啊。。。。。。
好的团队要有凝聚力,陈式很快就想到了好点子——大家一起修城墙!(谜之音:真不愧某人在江陵修了十五年的墙)
一伙人在一起做做肌肉运动,累了坐在一起聊聊天,感情加得叫那个快啊。
后来,新野的民众也学会了太守这招;再后来,十传百,百传千,于是推广到大汉全境;再再后来,大家嫌砖头太重不适合女人和小孩,于是就微缩化,地方也从屋外搬到了屋内。。。。。。

士燮(旁注:xie四声),陈式因为不会念这个字,加上白胡子的联想,于是都习惯性叫他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的来头还真不小,早年跟随父亲在南海一地走私茶叶,黄毛来了后打击私贩,他倒也不怕,洗白做了官人。没想到自己儿子利欲熏心,竟然起兵反吴,结果连累到老爸这么大把年纪还得去外乡当民工。
老君的骂功也是一流的(难道魅力越高骂功越强?),防守新野时,常常弄的城下魏军气愤难耐,找身边的友军发泄。。。。。。这是后话。

赵范也是不平凡之人,据说当年在桂阳(陈式插:桂阳,老子当年也去过桂阳,怎么就没见过你)和赵云赵子龙将军拜过把子,还差点做了亲家。可惜功败垂成,于是从此流落。别看他小老君快两轮,身体可差得多,隔三差五抱病在床,后来也就渐渐不参加筑墙沙龙活动了。

相比前面两位,王祥的话就比较少了。不过干起活来却是最认真的一个。陈式记住了。

至于大公子,陈式已经接近崩溃的状态。修墙吧,坐着发呆;发展生产吧,下个月的陈情是请太守开恩别让大公子来了;治安吧,还要叫两个军士盯紧免得惹麻烦;到了酒馆,倒是一幅生龙活虎,不醉不归。账单?往太守那里寄就可以了。。。。。。
总不能这样下去吧,要是主公知道了还不砍了自己。陈式左思右想,终于发现募兵工作大公子还是干得来的。反正也只挂个头衔,摇旗登记都是底下的文官干。接下来问题是,新野人口太少,一季度只能募一次,还只有可怜的1500人。聊胜于无,这多少让年终部门工作会议时大公子坐在众将中不至于觉得难堪。

新野人口少,打不得消耗战,陈式只好执行精兵政策,设马军两万,由关兴统领。再选精壮士卒一万组成重步兵军团,号称“虎贲营”,由爱子陈源统领。同时大力营造器械,井栏下发到连排,营一级配属霹雳车,可谓武装到牙齿。
这合计不到七万的士卒,后来成为了陈式驰骋中原的资本,即使后来拥兵数十万之时,新野军仍是核心中的核心。

吴的中原攻势越发猛烈,公元227~228年连续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后,魏在黄河以南仅保有洛阳和北海,尽失其地。
军师也不甘人后,横扫西川,终于实现了20年前自己初出茅庐时的目标,三分天下,虽然这个三分和当初想得不太一样。
陈式于公元227年冬联兵魏延克宛城,228年在宛唱空城计引诱洛阳之敌来攻,发兵突袭武关,取了空虚无援的长安。主公为嘉陈式之功,转任陈式为长安太守,并升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这可是和军师一个等级的官衔啊。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延见到陈式时都半抱怨的说,要不是我被李典拖在襄阳,你的位子本该是我的。

国际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军师当然不会忘记舆论上的攻势。
公元228年8月21日,在江陵的宫殿,主公正式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可惜少了关马封不得五虎大将。
登基仪式上,发表了讨魏诏书,更是引得群情激奋。蜀魏之间的全面战争开始了(谜之音:都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了。。。。。。)。

汉真的复兴了吗?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7&noupdate=yes

陈式正在逛长安。除了洛阳外,长安大概是这辈子他所到过最大的城市。
户十三万八千,人口超过六十万。三层城墙,深沟坚垒,要不是内部空虚,洛阳又无瑕西顾,就是十倍兵力也未必能打下。
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陈式一动心,就买了一堆老子孙子某非子的史书兵书,也不管自己能不能看懂。还有一把山寨的七星宝刀,“这可是当年魏太祖行刺董太师的宝器”,商人说的煞有介事一般。一看钱袋,连下月的生活费都花得差不多了,免不了被莺莺数落一阵。

现在长安算是孤城一座,但是陈式一点不担心。钟繇撤走时没有放火烧粮仓,所以,即使魏军把长安围个二三十年,城里也没有挨饿的风险。麾下新野军七万,长安降军五万,也足以抵挡任何一次进攻。
唯一揪心的就是西北军区这事。名为军区,实际只辖一地一城,武只有关兴陈源可用,老头子谋士团哪天归西就无人接手。尽快展开西北攻略便成了当务之急。

Ru43 发表于 2009-12-7 14:12:24

驰骋天下篇(228~247)
(谜之音:无聊的战略推演和文言白时间开始。。。。。。)

公元228年秋,魏延再次打通新野-宛,赵云出川取汉中。陈式亦用兵长安以东,克潼关、函谷关,切断魏驰援西北之路。
次年春,与夏侯渊父子会猎于武都,连战数月,魏兵大溃。其间曹叡重用司马氏,破潼关、函谷关而攻长安。所幸老君、赵范固守,贼不能克。陈式回师途中闻赵范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一阵唏嘘,念其功,表主公厚葬之。

秋,吴诸葛谨破洛阳,陆逊渡黄河,连下邺、南皮,魏败相已定。

年末,陈式重用降将傅彤父子、马岱、顾雍等,西克安定、天水、西平、武威,西北平定。
遂使关兴征幽州,夺蓟、襄平。惜北平为吴所取。“倘当日先取北平,今幽州决不至此。”陈式伐北时王祥如是说。

陈式受命率部南下,以助军师。途经成都,忽想起戎马二十有几,未曾回家一探。返乡,问族人,方知父母过世多年。去世当日,仍念叨不断,奈何音信无。陈式于坟前痛哭流涕,自责不孝之过。

公元232年春夏交际,蜀吴联军围攻永昌。然地势险恶,又值盛夏,遍地毒沼升腾,几度近城而不能克。
陈式令修霹雳车,投以乱石,扰敌军心。又令虎贲营为首,众军尾随,先登城者官升三级。士卒奋勇向前,城破。

魏亡,曹叡请降,然司马氏和夏侯氏多数下野。

当共同的敌人消失后。。。。。。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8&noupdate=yes

蜀吴反目。幽州为寇所陷。寇又攻入荆襄。

公元233年初,主公驾崩,托孤孔明,立后主于成都。时建宁太守雍闿连南蛮孟获举兵作乱于内,寇迫于国门之外,可谓危急存亡之秋。亮使魏延镇江陵以拒吴兵,使赵云攻南海扰其根本,使陈式出洛阳夺取中原,自率本部及马谡张翼等平南。务各司其职,为汉之复兴。

存亡之秋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099&noupdate=yes

受命,陈式赖虎牢关天险拒敌,恶战许昌退甘宁,取陈留,破陆逊于濮阳,围于北海。
惜诸葛谨进军函谷,司马懿出兵河内,危及洛阳,只好罢兵。

其时,刘封败于宛,来投洛阳,陈式使其守河内,拒司马。使傅彤驻河东,拒诸葛。发配间,报老君病危,陈式大惊失色,奔至老君府,久执子手不能言。又念关兴自幽州负伤,卧病不出,当日新野众人,今已七零八落,感慨大生。

布置妥当,公元234年,陈式率庞德、马岱、王浚、陈泰再出虎牢关,甘宁已死,许昌太守陈武不敌而降,大军横扫中原,攻寿春,欲断吴兵北上之路。后方来报,司马懿已破刘封,围洛阳。不得已,令各部徐退,自领一部马军驰援,不致有失。
乃遣州泰守河内,傅佥守许昌,张南守陈留,互为呼应。

次年,陈式再出虎牢关,取道官渡攻邺。司马懿弃城而走。追击间,诏书至,谓诸葛恪破江陵,荆襄大半归附。宼趋永安,速速回兵相救。不日移师南下,赵云部亦分兵建安、柴桑,失地复得。
会师于襄阳,闻魏延没于乱军之中,陈式更悲,仰天大呼,“三人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今汝安忍弃吾二人乎?”

荆襄不稳,亮令高墙深垒、休兵养士三年。陈式专于理政,疏通陈情,许昌、陈留一地日益富庶。
期至,遣子源遥指徐州,关统监视荆襄,再度北上。败司马于邺,逐诸葛于上党,席卷幽州,驱吴兵于辽东。
班师之日,宿邺城,夜登台观星,忽感一阵目眩,委顿而返。次日竟不能起。
卧于车而归洛阳,然病愈重,双目昏花,知大限将至,招众人托后事。毕,闻大哥简雍至,遣退左右,兄弟共处一室良久。
夜半,陈式卒,享年五十七岁,依嘱埋骨于成都祖坟。

然而,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
后数年间,蜀吴多有交锋,互有进退。
公元251年,孔明卒,托后事于伯约。伯约善战,却不擅于政。东吴虽败,然朝廷荒淫糜烂之风日盛,及伯约卒,无人能止。

汉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新生,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乱世开始了。。。。。。
有道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https://www.hawkaoe.net/bbs/attachment.php?aid=15100&noupdate=yes

六文丿鱼丸 发表于 2009-12-12 07:43:25

SOFA
这时铁血清水还没进行吧……

[ 本帖最后由 ☆皮卡丘☆ 于 2010-1-14 12:26 编辑 ]

pppppppp 发表于 2010-1-11 12:30:35

有三国系列合集   不????????

qs 发表于 2010-1-13 10:12:43

很有嚼头,我每次看这三国同人,都感觉比玩三国志本身更有趣。

记得以前还有篇六一居士统一中国的三国八同人,甚是疯狂,有兴趣者或可找来一飨读者。

jizi 发表于 2010-1-13 11:08:18

61居士我也玩过
但是没坚持下来

天日 发表于 2010-2-4 19:20:11

码字达人……

话说310,井栏削弱后就再也没用过寻常角色自虐,尤其是长相龌龊无比的……PK没出的时候普通难度61君主指挥高属下井栏扫平一切。。。

qs 发表于 2010-2-4 19:47:17

我说的六一是38里的,310基本公认最无趣的一做

天日 发表于 2010-2-4 22:18:29

3861太难了……虽然可以指挥全军但每支部队单回合只能行动一次,太难了……

lxwzlxwz 发表于 2010-2-5 19:58:55

三国10还没有玩过,无法发表评论,支持先!

刘青 发表于 2010-2-8 18:04:27

还以为来到310吧了 做的挺不错的 就是图少了点 文字过多

飞跑 发表于 2010-2-20 17:40:08

lz辛苦了!感谢分享!
三国志系列大多都玩了,当年玩三国7时还不会上网查攻略,只是一点点摸索着玩,为了防止武将老死,选了一个3岁的孙和,慢慢的和高等武将结交,好学经验学技能,还得寻访城市增加民心,比武大会和赛诗大会挫折了无数次!但也玩的很有乐趣。后来会用C++打开新武将文件改技能和能力值了以后,反倒觉得没啥玩的了,再后来PK版也发布了,似乎所有的乐趣都丧失了。真是矛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志10游戏同人:陈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