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iqiang 发表于 2015-7-17 10:09:24

蜀汉政府各大军区司令员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5-7-17 10:14 编辑

蜀汉政府各大军区司令员本文系转帖,作者张方
蜀汉各大军区为:
江陵军区,公元211年设立.
辖区:荆州大部(公元211—215年),荆州西南部(公元215—219年)
历任司令员:
关羽(公元211—219年)
南郑军区,公元219年设立.
辖区:益州北部,也就是原张鲁统治的汉中地区。
历任司令员:
魏延(公元219—234年)
吴懿(公元234—237年)
王平(公员237—248年)
胡济(公元248—263年)
成都军区,公元214年设立.
辖区:益州大部分地区。
历任司令员:
法正(公元214—220年)
吴懿(公元220—234年)
向宠(公元234—240年)
姜维(公元240—246年)
诸葛瞻(公元246—263年)
江州军区,公元214年设立.
辖区:益州东南部
历任司令员:
张飞(公元214—221年)
李严(公元221—231年)
邓芝(公元231—251年)
宗预(公元251—258年)
阎宇(公元258—263年)
建宁军区,公元225年设立.
辖区:南中地区
历任司令员:
李恢(公元225—231年)
马忠(公元231—249年)
霍戈(公元249—263年)

公元214年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备
副主席:关羽(兼江陵军区司令员)张飞(兼江州军区司令员) 法正(兼任总参谋长,成都军区司令员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马超(挂名没有实权)
委员:糜竺(副总参谋长) 诸葛亮(副总参谋长) 糜芳(江陵军区副司令员)黄忠(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魏延(江州军区副司令员)
此时蜀国共三个大军区,各大军区司令员为:
江陵军区:关羽
成都军区:法正
江州军区:张飞
       公元219年,刘备攻下汉中,称汉中王。为了巩固北部边防,刘备下令设立南郑军区,辖区为汉中地区,任命原江州军区副司令员魏延为首任司令员。

公元219年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备
副主席:关羽(兼江陵军区司令员)张飞(兼江州军区司令员) 法正(兼任总参谋长,成都军区司令员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马超(挂名没有实权)
委员:糜竺(副总参谋长) 诸葛亮(副总参谋长)魏延(南郑军区司令员)糜芳(江陵军区副司令员)黄忠(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此时蜀国共四个大军区,各大军区司令员为:
江陵军区:关羽
成都军区:法正
江州军区:张飞
南郑军区:魏延
       过了几个月,吴军偷袭荆州,江陵军区全军覆没,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江陵军区司令员关羽被俘被吴军斩首,中央军委委员,江陵军区副司令员糜芳叛变投吴。公元220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成都军区司令员法正去世,中央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糜竺去世。中央军委委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忠去世。刘备签署命令,任命诸葛亮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公元221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江州军区司令员张飞被叛徒杀害,刘备任命李严接任江州军区司令员。
   公元222年,中央军委副主席马超去世。
   公元223年,刘备死,刘禅即位。

刘备死后的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挂名无实权)
副主席:诸葛亮(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李严(兼江州军区司令员)
委员:马谡(副总参谋长)吴懿(成都军区司令员)魏延(南郑军区司令员)杨仪(军委办公厅主任)
此时的蜀国共三个大军区,各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吴懿
江州军区:李严
南郑军区:魏延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胜利,新设建宁军区,辖区为南中地区,任命李恢担任建宁军区首任司令员。
公元227年蜀国北伐前夕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
副主席:诸葛亮(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委员:马谡(副总参谋长)杨仪(军委办公厅主任)吴懿(成都军区司令员) 魏延(南郑军区司令员)李严(江州军区司令员)。李严地位有了很大的下降,不再担任军委副主席,但仍然保留江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此时的蜀国共四个大军区,各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吴懿
江州军区:李严
南郑军区:魏延
建宁军区:李恢
      公元231年,中央军委委员,江州军区司令员李严遭到批判,被撤消一切职务。诸葛亮任命邓芝担任江州军区司令员。建宁军区司令员李恢去世,诸葛亮签署命令,任命马忠为建宁军区司令员。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长期混入革命队伍,窃踞中央军委委员,南郑军区司令员的野心家、阴谋家魏延阴谋造反,被时任南郑军区副司令员的马岱当场斩杀。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
副主席:蒋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委员:杨仪(总参谋长)吴懿(副总参谋长兼南郑军区司令员)姜维(副总参谋长)向宠(成都军区司令员)廖化(军委办公厅主任)
此时的四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向宠
江州军区:邓芝
南郑军区:吴懿
建宁军区:马忠
      公元235年,窃踞军委委员、总参谋长的野心家、阴谋家杨仪被撤消一切职务,不久畏罪自杀。
      公元237年,中央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兼南郑军区司令员吴懿去世,刘禅签署命令,任命王平接任南郑军区司令员,并增补其为中央军委委员。

公元246年蒋琬死后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
副主席:费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委员:姜维(总参谋长)张翼(副总参谋长)诸葛瞻(成都军区司令员)王平(南郑军区司令员)廖化(军委办公厅主任)
此时的四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诸葛瞻
江州军区:邓芝
南郑军区:王平
建宁军区:马忠

公元253年费祎死后蜀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
副主席:姜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委员:夏侯霸(总参谋长)张翼(副总参谋长)廖化(副总参谋长)诸葛瞻(成都军区司令员)胡济(南郑军区司令员)
此时的四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诸葛瞻
江州军区:宗预
南郑军区:胡济
建宁军区:霍戈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前夕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席:刘禅
副主席:姜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委员:张翼(总参谋长)廖化(副总参谋长)董厥(副总参谋长)阎宇(副总参谋长兼江州军区司令员)诸葛瞻(成都军区司令员)胡济(南郑军区司令员)
此时的四大军区司令员为:
成都军区:诸葛瞻
江州军区:阎宇
南郑军区:胡济
建宁军区:霍戈

拔山盖世 发表于 2015-7-17 10:18:16

成都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区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5-7-17 10:43:11

拔山盖世 发表于 2015-7-17 10:18
成都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区

嗯,怎么说呢,守卫京畿确实是很重要。但感觉首都军区这种力量从来都是在内乱时较大的作用,其实在抵御外部侵略时常常是然并卵。这也好理解,一方面,一直处于国家内陆(明朝那样的天子守国门的除外),军队不像前线部队那样久经沙场,没有十足的锻炼,战斗力下滑也是自然的;另一方面,敌国的军队的都已经突破外围层层防卫力量,一个国家已经除了首都外再无其他防御纵深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差不多是大势已去了。所以说首都军区的军事力量一般也多是在内部动乱是发挥点作用(这里的发挥作用,不只是正面的平叛,也有可能是首都的军队被策反去参与叛乱);对抵御外部侵略和国家整体的防卫作用并不太大,尤其是外围的军区力量已被击溃时。

qs 发表于 2015-7-17 11:27:07

臆想太多了吧,而且演义的痕迹太浓。比如马谡,怎么类比都到不了副总参谋长这个位置吧。孔明开府治事,马谡乃其府中高参不假,但论政府官职,微其远矣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5-7-17 11:57:38

qs 发表于 2015-7-17 11:27
臆想太多了吧,而且演义的痕迹太浓。比如马谡,怎么类比都到不了副总参谋长这个位置吧。孔明开府治事,马谡 ...

还有其他明显的错误没

狂~劇情狂 发表于 2015-7-17 12:00:38

南鄭軍司司令應為類比漢中都督,但未考慮督區遇有宰輔將臣出鎮,屆時督職多予廢置,如《蜀志.魏延傳》載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足證其時不設漢中都督。

同樣,《蜀志.王平傳》載「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住沔陽,[王]平更為前護軍,署琬府事」,與前述魏延的情況類似,直到延熙六年蔣琬回到涪城,王平纔再「拜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

胡濟情況亦頗複雜,《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載延熙十一年「鎮北將軍王平卒,以中監軍胡濟為驃騎將軍,代平督漢中事」,然而《蜀志.後主傳》載當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因此真正胡濟真正督漢中日期恐怕在「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以後;又《蜀志.姜維傳》載景耀元年「令督漢中胡濟却住漢壽」,位置遠離漢中,已與轉職無異。

至於「江州軍區」,似混江州、巴東二督而言。造成此種誤解,大概因為蜀漢初中期永安巴東督區受江州督區統轄所致,如《蜀志.李嚴傳》載建興四年李嚴「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蜀志.後主傳》載延熙十一年「秋,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按:其時督江州)往討」,及至後年蜀、吳關係漸趨不穩,巴東督區遂有獨立運作需要。任江州都督者於鄧芝後無考,或許暗示其遭取締,然而蜀漢初年江州、巴東兩督確實兼立,兩者不能簡單位合併為一。

江州方面,史傳未言張飛都督江州,又《趙雲別傳》載「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遂東征,留[趙]雲督江州」,裴注《蜀志.楊戲傳》云費觀「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載建興八年「以[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華陽國志.巴志》載「豐解後,梓潼李福為都督。延熙中,車騎將軍鄧芝為都督」,則李嚴前後當分別補趙雲、費觀及李豐、李福數人。

此外,宗預、閻宇俱為巴東都督,李嚴亦於章武三年至建興四年期間出任此職,惟《華陽國志.巴志》載「以尚書令李嚴為都督,造設圍戍。嚴還江州,征西將軍汝南陳到為都督。到卒官,以征北大將軍南陽宗預為都督。預還,內領軍襄陽羅獻為代」,又《晉書.羅寵傳》載「時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拜[羅]憲領軍,為宇副貳」,可見陳到、羅獻皆有出任巴東都督,而閻宇曾以大將軍之職出鎮該地以致羅獻暫黜。

建寧軍區對應南中庲降都督,《華陽國志.南中志》載「建安十九年,劉先主定蜀,遣安遠將軍、南郡鄧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縣」,《蜀志.李恢傳》載「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遂以[李]恢為庲降都督」,《蜀志.張翼傳》載「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蜀志.馬忠傳》載建興十一年「徵庲降都督張翼還,以[馬]忠代翼」,《華陽國志.南中志》載「[馬忠]卒後,南人為之立祠,水旱禱之。以蜀郡張表為代,加安南將軍……表後,以南郡閻宇為都督」,然則此處李恢前缺鄧方,馬忠前缺張翼,霍戈前缺張表、閻宇。

成都地區對應職守不明,表上五人履歷全無交集,《蜀志.法正傳》載建安十九年「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裴注《蜀志.楊戲傳》云「先主定益州,以[吳]壹(懿)為護軍討逆將軍,納壹妹為夫人。章武元年,為關中都督」,《蜀志.向朗傳》載向寵「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諸葛亮當北行……遷中領軍。延熈三年,征漢嘉蠻夷,遇害」《蜀志.姜維傳》載姜維「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蜀志.諸葛亮傳》載建興廿一年諸葛瞻「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最接近者似為關中都督,吳懿之外僅見裴注《蜀志.楊戲傳》云「義陽傅肜……戰死。拜子[傅]僉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蜀汉政府各大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