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yola 发表于 2013-1-7 07:32:18

西亞雜錄

本帖最后由 loyola 于 2022-8-12 21:28 编辑

薩珊波斯帝國(224~651)。

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薩珊王朝的本國記錄,目前我們只能仰賴模糊的考古資料,以及現存於印度的帕西人群體的宗教典籍,去知道關於波斯人角度的觀點,今日絕大多數的波斯中古史料,基本上散見於羅馬人的記載、亞美尼亞的記事、古典阿拉伯史家的史料,以及中國模糊的介紹。

因為稍後的伊斯蘭大擴張,蓋過了薩珊波斯帝國的年代,加以西方人的西方中心觀點,造成我們長期以來讀到的史料,往往都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及亞歷山大征服之後,這中間總是數語帶過,接著就跳到阿拉伯帝國時期,促使不管是西方世界還是我們,多半都對這時代只有模糊的印象,在中文世界中,關於薩珊波斯帝國的專書完全沒有,提到也總是數語或數頁,而期刊與專論,不是探討中國與伊朗地區的關系,要不然就是波斯滅亡以後流亡唐帝國的波斯王室與唐朝以及中亞的互動,另外一個大宗就是介紹波斯銀幣與銀器的流動。

不過,波斯文明是對當代西亞文明相當關鍵的文明,尤其是薩珊波斯帝國的文化,今日的伊斯蘭世界,在文化深深的受到波斯帝國的浸染,另外,波斯的宗教對於幾個亞伯拉罕宗教,或說天啟宗教(中期猶太教、早期基督教、伊斯蘭教)有著相當的影響,這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說阿開明王朝是兩河流域文明的總結,那麼,薩珊波斯帝國就是今日西亞文明的起頭,他對於今日西亞文明的貢獻及影響,是不可抹滅的。

這些遺產包括了大量的各種文獻、王權概念、科學、價值與道德態度、世界觀、行政制度、官僚體系、服飾、藝術,以及各種的文學體裁,毫無疑問的,阿拉伯帝國的成形,深深的受到前代波斯帝國的影響,不少學者認為阿拔斯王朝就是薩珊波斯帝國文化在伊斯蘭世界的再興。

一般而言,在西方文獻中,薩珊波斯帝國被歸類為晚期古典(Late Antique )的歷史,不過,老實講,我們目前這邊著重點是於軍事中帶入各種的散論,而主要內容集中在晚期的薩珊波斯帝國,所以有一大部份我們可以略過。

在探討晚期薩珊波斯帝國時,我們不得不提到稍早的兩位皇帝,Kavad I (488-496、498-531) & Khusro I (531-579),此二者是晚期波斯帝國的奠基者,同時也是波斯軍事重要的改革者。

這邊要提到,傳統上,薩珊波斯帝國的君權是政治取向的,波斯王支持祆教並將其當作國家宗教,並有組織嚴密的國家教會,而這個教會在反國來用宗教來聖化王權,另外,波斯帝國繼承方式很混亂,基本上由廢立刺弒所左右,並且利用繁復的宮廷典儀所維持,前者,讓波斯帝國往往會因繼承問題而產生不穩定的狀況,而這種狀況基本上也倒致了波斯帝國滅亡,當Khusro II 預刺後,十年間,如走馬燈的換了十來個皇帝,當穩定下來時,已經是最後一位皇帝了,後者,使得薩珊波斯有豐富的藝術品及宏大的建築遺存,讓我們今天得以透過這些東西,在文獻不足下來重建歷史。

隨後的伊斯蘭王朝都繼承了薩珊波斯帝國的"優良"繼承傳統,父子相殘,手足相鬥,臣弒君,妻殺夫,陰謀迭起,直到近現代的穆斯林宮廷,都可以看到同樣的劇碼一在上演,就好像想不出新的繼承方法一樣,不過,這種狀況往往到最後,上台的不是暴君就是多方妥協下或弄權豪臣掌上的傀儡白癡,實在是西亞政治史上的一大問題。

【待續】

loyola 发表于 2013-1-7 08:01:38

新約聖經中,『 [馬太 2 :1] Wise-men from the east came to Jerusalem,』
Wise-men from the east 一般被理解為 3 kings, 或被稱為東方三博士,到底他們是何方神聖?

其實,新約聖經從沒說東方來的 Wise-men 是三人,因此,他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一大隊人。

新約聖經原文的 wise-men ,是 magoi 或 magi, magoi 原本是波斯語,也就是現代英文中的Magian,指的就是祆教僧侶,根據希臘史學家 希羅多德 (Herodotus 484 B.C.E.- 425 B.C.E. ) 的解釋,這是一個高級祭司的專稱,而這個專稱又專指在天文學方面權威的祭司,除了占星他們還懂得驅鬼和解夢。

另外,根據馬太福音中關於 magi 的描述,的確發現他們有占星和解夢的能力:
[馬太 2: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馬太 2: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再加上他們是來自東方,因此幾乎可以肯定,Wise-men from the east 就是指從東方來的祆教祭司,他們大概是一個祭司加幾個隨從。那祆教是什麼呢?

作者按:「祆」,漢語拼音:xiā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個漢字,注意不要把「祆」「左示右天」誤作「祅」「左示右夭」。

祆教據說是由瑣羅亞斯德(Zoroastrianism又譯查拉圖斯特拉)所創,它也長期是波斯帝國的國教,波斯建於伊朗高原,是印歐語族的亞利安人建立的國家,祆教按今推斷,有可能在波斯族剛進伊朗地區就己經存在了,阿開明王朝的波斯帝國,就已經是祆教為主的國家。

祆教之教義
1、善惡絕對對立的二元觀
祆教不是一神教,也非多神教,而是一種獨特的二元論宗教。其宗教認為善與惡不斷鬥爭,結局是善取得最後勝利。

二元神論的重點,善與惡的永恆鬥爭,其實並非完全壓倒性的,善是惡的反映,惡是善的反映,兩者是從對比中突顯出來,沒有善就不會有惡,沒有惡就不會有善。據《創世紀》(Bundahis、Bundahishn)所載,開闢之初,有精神事物兩大原因共同作用,由此二大原因協力而成世界,這二大原因也規定了我們人類的命運。善人即被賜與快樂心並進入天堂,惡人即被賜予痛苦心而墮入地獄。世界創造之後,此二大原因盡責退職,善惡二大原理隨後出現,各分治其領域,世界遂化為善惡正邪不斷爭鬥的場所,世間所有事物實際成為善神阿胡拉•瑪茲達(Ahura Mazda)與惡神安哥拉.曼紐特(Angra Mainyu)之戰鬥。這一過程總共歷時12000年。

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隨從是天使
代表黑暗的惡神安格拉•曼紐的隨從是魔鬼

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而他會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救世主的目的,是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

祆教相信人死後,會根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去決定入地獄還是天堂。

另外,瑣羅亞斯德教相信世界末日,那時會有一次最後審判,罪惡會因此蕩除而好人會復活。祆教的善神阿胡拉‧馬茲達 ( Ahura Mazda ) 是智慧之神,他創造了宇宙和人並維持著世界的秩序,阿胡拉第一樣創造的是火,由火再創造出世界和人,所以祆教之所又稱拜火教,就是這個原因。

作者按二:阿胡拉•瑪茲達中的瑪茲達指的是「更高等的知識」,阿胡拉則是存在、或是眾生、普遍的,所以說阿胡拉•瑪茲達的意思就是「存有的更高等的知識」這也是瑣羅斯德先知對它的神的稱呼。

其實嚴格來說,拜的並不是火,而是從火發出來的光,祆教徒只要有光,都可以拜的,不一定要拜火,因此才興起以太陽神密斯拉為主的分支,密斯拉教雖然也會拜火,但如果在白天,則無需要有火,對著太陽也可以拜的。

但火始終是一種具體形象,所以火有象徵意義,對古人來說,火和光是同一樣東西,有火就有光,光即是火,所以有了拜火的文化。

當然,拜火的最主要原因,是波斯神話中的善神阿胡拉,是以火創世的。阿胡拉第一樣創造的,是火,然後以火創造出大氣,再以大氣和火造水,再用水做土壤。火、氣、水、土造成之後,就以這些元素創造塵世間各種生物、事物和現象。所以,祆教相信火是一切事物的源頭,也形成拜火的信仰。

當祆教思想漸漸發展成熟後,拜火的目的,變成對光明的追求,光明代表著活力,是好的,因此也是善的,從拜火的儀式中,表達出對善的追求。

2、Zurvan
世界從一開始就是二元並存,而無二者起源之說明,也就是說,並未真正解決起源問題。因此,早在阿契美尼德時期就產生了一種理論,即Zurvan理論,Zurvan(帕勒維文)即“無限時間”或者“命運”之波斯音譯。其派別認為阿胡拉和安哥拉都是Zurvan所生的一對孿生弟兄。但若依照Zurvan派的說教,一切只有任憑前定的命運的安排,這和原始的瑣羅亞斯德教並不相容。當伊斯蘭征服伊朗後,祆教為防止本教解體,才放棄了Zurvan派的說法。

3、七位一體的善神崇拜宗教觀
基於二元對立的宇宙觀,祆教提出“七位一體”善神崇拜的宗教觀。阿胡拉預見到安哥拉將破壞他創造的宇宙,就事先創造了6位天神,充當他創造並保護宇宙的助手。

善神和惡神,便構成了祆教的二元對立的世界觀,這種二元對立觀影響了許多宗教和文化。

但是善和惡兩者並非一種極端表現,而是有層次之分,七位一體阿胡拉,在集合六大天神的各種特質下,表現出善的不同方面,六大天神分別是:
/代表智慧和善良的動物神 瓦胡馬納 ( Vahumana )
/代表至誠和聖潔的火神 阿沙‧瓦希什特 ( Asha-Vahishta )
/代表威嚴和仁政的金屬神 赫沙特拉‧瓦伊里亞 ( Khshatra-Vairiya )
/代表謙恭和慈愛的土地女神 斯潘達爾馬茲 ( Spendarmat )
/代表完美和健康的江河女神 哈爾弗達特( Haurvatat )
/代表永恆和不朽的植物女神 阿莫爾達德 ( Amordat )

這六大天神全是由善神阿胡拉所創造的,他們在波斯語中被稱為“阿姆赫拉斯潘丹”,意思是“永生不死的聖者”,也就是指“天神”。

雖為阿胡拉所創造,但是他們在《阿維斯塔》中經常單獨出現,每個天神都有他們各自的位格,實際上,儘管他們有各自的獨立性,但共一個主體阿胡拉.馬茲達,因而稱為“七位一體”神。6位天神分別代表阿胡拉的各種優良品質,共同組成了體現所有美德的善界至上神。

六大天神的構成,分別是由三位陽性神,和三位陰性神組成,動物神、火神、金屬神都屬於男性的神,而土地神、江河神和植物神都是屬於女性的神,男神和女神構成的陰陽觀,不單單是反映善和惡、光明和黑暗的二元對立的道德判斷,而且也是創造世界的元素,以及整個宇宙的規律。

在祆教的經典《阿維斯塔》中,有許多讚頌善神阿胡拉的詩歌,而這種對善神的崇拜,並不是在於要求善神去給予自己保佑,或者是要作為阿胡拉的僕人,而是對於“善”的一種追求和嚮往,在《阿維斯塔》中許多頌讚阿胡拉的詩歌中,內容都是以頌讚善神的善性,以及祈求善神讓自己有明辨善惡的能力為主。所以阿胡拉的善,並不是因為他的全能或者甚麼法力,而是在於阿胡拉對尚善的特質和修養。

希臘史學家 希羅多德 (Herodotus 484 BCE- 425 BCE ) 對波斯人宗教的形容,反映祆教信徒所景仰的是教主瑣羅亞斯德的思想,而神話只著重於寓意:
波斯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神殿,甚至沒有神像,他們只要走到最高的山上,然後就可以開始敬拜儀式,他們不像我們認為宙斯有一個具體形象,他們認為整個穹蒼就是宙斯。── 希羅多德 《歷史》

按,只有早期波斯是這樣子,到了薩珊時代,祆教已經是一個有儀典跟華麗建築的國家宗教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善界神,如牛精古爾蘇萬、遵命天使斯魯什和幸福女神阿希等。

4、善行與厚生
祆教推崇「三善」,三善是指:善思、善言、善行。

但是,瑣羅亞斯德並無具體地解釋三善的內容,不過從善神阿胡拉的特質,例如:智慧、善良、真誠、純潔、謙恭和仁愛,其實已可作為對善的定義。相反,惡神安哥拉的特質,例如愚昧、邪惡、虛偽、污穢、驕傲和殘暴,則代表惡。
但是,這都是很概括的歸納,始終沒有具體定義。

而這正是二元神論的重點,善與惡的永恆鬥爭,其實並非完全壓倒性的,善是惡的反映,惡是善的反映,兩者是從對比中突顯出來,沒有善就不會有惡,沒有惡就不會有善。

在瑣羅亞斯德的時代,正經歷著道德和價值觀的重構,瑣羅亞斯德批判當時社會的虛偽和暴虐,他從這些批判中發掘出善的精神,而各種有助於推動這些改變的思想,言論和行為,都可屬於三善。

同時現代祆教徒多半吃素,此來自祆教經文中的一個主要的戒律,祆教徒尊重和友善對待所有生物,譴責虐待動物和用動物犧牲獻祭,所以祆教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吃素的宗教。今日祆教徒認為在自然裡沒有衝突,它是合諧的,隨時都準確可靠,只有出現人之後才有衝突,在我們心中藏著善與惡,若要成為善人,我們會有機會的,不能殺害動物與人類,它們認為殺害或虐待動物,甚至是吃,是阻礙靈性成長的行為,同時也不能上天堂。

因為祆教徒不認為人類比動物與植物還要高等,實際上,動物與植物比人類還要純潔,所以說不要忘了照顧、保護它們,這樣一來它們也會幫助你。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水、土都是神聖的,不得沾汙,所以教徒死後只得實行天葬,即放置特定的場所讓兀鷹吃掉。





注一:Magi,目前在現在英文中專指聖經中的東方三賢,通常寫作(the Magi)

注二:新約原文通常指的是希臘文本

注三:阿開明王朝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是被亞力山大大帝滅亡的那個波斯,它跟古希臘約同時但較早。

注四:有很多學者認為,七位一體中的神,來自於多神教時代的神祇

祆教,或稱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徒稱此教為拜火教,拜火教此稱呼當中其實含有一些貶意的。

“ Magi” 是指祆教的祭司,這個字在阿維斯塔中是 "Maga",在梵語中稱作 "Magha",帕拉維語稱為 "Magog",波斯語中稱作 "Mogh",阿拉伯語中稱作 "Maghus" 或 "Majus",在中國的史籍中譯作“穆護”或“麻葛”,而基督教新約聖經則譯作 "Wise-men"。
從各種不同語言的稱呼中可見,“ Magi” 的活動情況幾乎遍佈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同時也反映出祆教傳播的幅度。


=======================================
耶穌出生在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的時代或是稍晚第二位,提比略的時代,不管如何,這時的波斯是安息帝國,在亞力山大東侵之後,它的軍隊最遠到達今日的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在他死後帝國四分五裂,不過它把希臘文化的種子留在當地,這時我們稱希臘化時代,後來波斯地區出現安息人建立的國家,它們占有古代所稱波斯的地方,在羅馬逐漸統一地中海延岸後,雙方有過摩擦,但又無法消滅對方,只好互存戒心,直到西元二、三世紀。

PS:安息人是群遊牧民族,安息又稱帕提亞(Parthia),首都在今伊拉克巴格達左近的泰西封。

若時間是正確,即耶穌出生是在公元前後四至五年,那麼,在當時的波斯,正值是內憂外患的時代,當時正是安息帝國的末期。

公元前三十一年開始直至一一四年,安息王朝和羅馬簽了和平條約,開始了兩國人民的交住。太陽神密特拉教便是在這個時候傳入羅馬,並迅速成為羅馬主要宗教。但是,在安息王朝不久簽定條約之後不久就發生內亂,特別是公元前三十年期間,外戰加內亂,王位之爭頻繁,地方割據勢力強大,以及和羅馬長期交戰,生活很不隱定。所以在這個時期有波斯祭司到耶路撒冷並不足為奇,但是波斯祭司為甚麼要找耶穌?

根據占星理論,每二千年是一個星座紀元,而當時正值是白羊座時代進入雙子座時代的交替,相信占星的波斯祭司自然認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而波斯祭司所見的星,正是兩個時代交替的關鍵,根據美國陸格大學天文學家麥可莫納教授 (Prof. Michael Moinar) 用電腦程式推算,這顆星出現於公元前六年的 4 月 17 日。假使推斷是正確的,(注:耶穌不是十二月出生,它可能出生在秋季),那耶穌出生的時間正是這顆異星(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出現的時期。

因為祭司從占星異象相信,新時代會有新的秩序,安息王國應該是滅亡的時候,波斯人應該到了推翻舊王統治,建立自己王朝的時候,加上貴霜帝國掘起,他們希望巴結到羅馬的軍事力量,推翻安息帝國,而從星象看,新王會在耶路撒冷找到。

當時,政治熟練的希律王,它是老練的政治家,它統治的猶太,也是羅馬的附庸國,因此,一方面,它有來自羅馬的壓力,另一方面它有來自國內的壓力,聽到波斯祭司說要來找新王,一個患了妄想症以及面對著宮殿鬥爭的希律王會怎樣想?當然是神經更加失常!

上面是題外話,在地中海東岸,跟中東地區,有許多的小國是波斯與羅馬之間的緩衝國,加上當時安息內部軍伐割據,所以說,當時在羅馬活躍的波斯祭司,肯定並非只此一人/隊,相信占星的波斯祭司也肯定除了耶穌,還找過其他疑是新王的人,附屬小王國的祭司也應該看到相同的星象,因此應該還有其他祭司在找他們認為是的王。

========================大審判========================================
死後審判是不少宗教的內容之一,但是如我是末日大審判的話,除了古埃及的信仰外,近代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這三個出於同源的宗教,也都有所謂的大審判信仰,它們的來源正是在古代雄據一時的波斯祆教。

=================================================================

祆教的救世主信仰,影響了絲路各地的宗教,前面說,祆教祭司遍部絲路各處,同樣的,也把信仰帶到各處,羅馬的太陽神密特拉信仰就是一例。

當然也一定會影響猶太人,猶太人有所謂巴比倫之囚,之後波斯滅了新巴比倫,居魯士大帝呢,就解放當年被抓來巴比倫的弱小民族,還出錢幫它們蓋神殿,猶太人就是受益者,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被滅後,祆教仍有相當勢力,並且,兩族雜處勢必有影響,所以說在早期基督教發展中,不少學者的研究都肯定了祆教對基督教有很大的影響。祆教的影響並不單單止對基督教,對於伊斯蘭教和後期猶太教同樣有不少的影響。

這個影響有很大的重點,一個是加深所謂的救世主信仰,另一個可能就是大審判,當然還有更多,這邊就不贅述了。
另外,佛教中的彌勒信仰,也有人認為是受到祆教救世主信仰的影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亞雜錄